慧镜佛教

2018佛教盘点,这一年有哪些重要事件值得关注?

2018年,全球佛教界在传承中坚守初心,在创新中回应时代,呈现出法脉传承有序、学术研究深化、文化传播多元、社会参与广泛、国际交流密切的鲜明图景,这一年既是佛教传统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探索之年,也是佛教智慧服务社会、促进和谐的实践之年,为全球佛教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年度印记。

2018 盘点 佛教

在法脉传承与学术研究领域,2018年迎来了多个重要节点,玄奘圆寂1350周年纪念活动在中国、印度等地隆重举行,中国佛教协会主办“玄奘精神与当代价值”学术研讨会,深入探讨玄奘西行求法所体现的坚韧精神与文化交流意义,推动佛教经典研究的当代转化,本焕长老诞辰110周年之际,深圳弘法寺举办系列纪念活动,通过书画展、禅修体验等形式,展现高僧大德“人间佛教”思想的生命力,学术层面,“佛教与现代文明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,来自20多个国家的学者围绕“佛教伦理与生态保护”“佛教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健康”等议题展开对话,发表论文百余篇,丝路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》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,为佛教研究注入新动力,以下是2018年佛教领域重要学术活动概览:

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
玄奘与丝路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10月 西安 研讨玄奘译经思想、丝路佛教交流及当代价值
佛教与现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9月 杭州 探讨佛教伦理、生态保护与现代心理健康议题
本焕长老思想与当代实践座谈会 4月 深圳 弘扬本焕长老“人间佛教”思想,探讨禅修现代化传播

文化传播与社会参与成为2018年佛教发展的亮点,佛教界积极拥抱新媒体,“智慧佛教”APP整合讲经视频、经典解读、禅修课程等内容,上线半年用户突破300万;少林寺、灵隐寺等名寺通过抖音、B站等平台发布短视频,以年轻化语言阐释禅意生活,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超亿次,让古老智慧走进大众视野,艺术传播方面,“丝路佛光——敦煌艺术展”在全国巡展,通过数字化复原技术呈现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,吸引超50万观众;“梵音雅韵”佛教音乐会融合古琴、梵呗与现代交响乐,在国内外巡演20余场,以艺术形式搭建文化交流桥梁,社会公益领域,佛教界持续发力,“佛教慈善周”活动覆盖全国31个省份,募集善款超2亿元,用于助学、扶贫、救灾;寺院开设“心灵驿站”,为都市人群提供免费心理咨询与禅修体验,全年服务超10万人次,成为缓解现代社会压力的重要力量。

国际交流层面,2018年佛教文明互鉴迈上新台阶,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韩国首尔召开,三国代表共同签署《首尔宣言》,承诺以佛教促进东亚和平与可持续发展;“中国佛教文化周”走进美国、英国,通过讲座、展览、禅修体验等形式,向海外民众展示中国佛教的历史底蕴与当代价值;尼泊尔蓝毗尼中华寺举办“佛陀故里文化论坛”,吸引多国学者参与,推动佛教发源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,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国际佛教界的理解与信任,更让佛教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精神纽带。

2018 盘点 佛教

回望2018年,佛教界在传承中创新,在服务中彰显价值,既坚守了慈悲、智慧、和平的核心教义,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现代社会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独特力量,佛教如何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中进一步实现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仍需持续探索与实践。

FAQs
Q1:2018年佛教界在数字化传播方面有哪些代表性实践?
A1:2018年佛教数字化传播成果显著,代表性实践包括:一是“智慧佛教”APP上线,整合讲经、经典、禅修资源,半年用户超300万;二是名寺入驻短视频平台,如少林寺抖音账号粉丝破千万,以年轻化内容弘法;三是VR技术应用于寺院场景还原,如敦煌研究院推出“数字洞窟”,让用户沉浸式体验佛教艺术,这些实践打破了时空限制,推动了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。

Q2:2018年佛教公益慈善领域有哪些突出成果?
A2:2018年佛教公益慈善成果突出:一是“佛教精准扶贫行动”全国铺开,募集善款超2亿元,惠及贫困地区群众超50万人次;二是“童享阳光”助学项目资助贫困学生5万余名,覆盖中西部12省;三是灾害救援及时响应,如四川九寨沟地震后,佛教界第一时间捐赠物资并参与心理疏导,这些行动彰显了佛教“慈悲济世”的优良传统,成为社会公益的重要力量。

2018 盘点 佛教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