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镜佛教

弘一法师与福建的不解之缘,背后藏着怎样的修行故事?

弘一法师,俗名李叔同,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传奇人物,集艺术家、教育家、学者、高僧于一身,他的一生充满跌宕与蜕变,而福建,则是他晚年最重要的弘法道场与精神归宿,自1928年初次踏入闽南土地,至1942年圆寂于泉州,弘一法师在福建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十四年,这里不仅见证了他从“李叔同”到“弘一法师”的深度修行,更留下了他推动律宗复兴、泽被后世的宝贵精神遗产。

弘一法师 福建

初入闽南:缘起与弘法足迹的开端

1928年,弘一法师因友人之邀,首次从温州抵达厦门,在南普陀寺暂住,此次闽南之行,本为短暂停留,却因闽南深厚的佛教文化氛围与僧俗众人的至诚挽留,让他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,南普陀寺住持会泉法师、闽南佛学院院长太虚法师等人的尊重与护持,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安心——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,唯有对佛法的虔诚与对修行的专注。

在厦门期间,弘一法师不仅在南普陀寺讲经,还应邀到闽南佛学院授课,他虽不常登堂高论,却以“以身作则”的修行态度影响了无数学僧,他提倡“习学戒律,弘扬南山”,认为佛教衰微的根本在于戒律松弛,因此将复兴律宗视为毕生使命,闽南佛学院的青年学僧在他感召下,开始重视戒律修持,为后来闽南佛教的复兴奠定了基础,此次厦门之行,成为他驻锡闽南的开端,也为他后续在泉州、漳州的弘法活动埋下伏笔。

闽南驻锡:律宗复兴的实践基地

离开厦门后,弘一法师的足迹遍布闽南各地的古寺名刹,泉州、漳州成为他主要的修行与弘法中心,在泉州,他先后驻锡承天寺、开元寺、温陵养老院等处;在漳州,他曾驻锡瑞竹岩、净业寺、南山寺等,每到一处,他都以“持戒精严”为准则,过午不食、三衣一钵,过着近乎苦行的生活,却始终不忘以讲律、著述弘扬正法。

在泉州承天寺期间,他潜心研读《四分律》《南山律钞》等律宗经典,历时三年,编成《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》,这部著作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戒律条文,被誉为“律学要典”,至今仍是佛学院戒律课的重要教材,1933年,他移居泉州开元寺,在此校订《南山律在家备览》,并开始为僧俗二众系统讲律,内容涵盖戒相、持犯、忏悔等,将深奥的律学理论转化为可修行的实践指南。

弘一法师 福建

在漳州弘法时,他虽年事已高,仍坚持每日为信众开示,强调“念佛不忘救国,救国必须念佛”,将爱国护教与修行实践相结合,他的弘法风格质朴无华,不讲玄理,只劝人“持戒、念佛、改过”,却因真诚恳切,深受当地信众爱戴,许多原本对佛教陌生的文人、士绅,因他的感召而皈依三宝,闽南佛教的社会影响力也因此扩大。

福建的文化滋养与精神归依

福建自古为“东南佛国”,宗教文化底蕴深厚,尤其是闽南地区,民间信仰与佛教文化深度融合,形成了独特的“人间佛教”生态,这种氛围与弘一法师“以戒为师,以法为依”的理念高度契合,他在福建期间,不仅从古刹的藏典中汲取律学研究的养分,更从闽南民众的淳朴信仰中感受到佛教的生命力。

福建的山水草木,也成为他修行与创作的灵感源泉,他在泉州清源山、漳州南山寺等地留下许多诗词墨宝,字迹清癯古朴,充满禅意,如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世人得离苦”的对联,既是他修行境界的写照,也体现了闽南佛教“慈悲济世”的精神内核,1942年,弘一法师预感时至,在泉州温陵养老院写下“悲欣交集”的绝笔,于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安详圆寂,享年63岁,他的肉身舍利后分葬于泉州清源山弥陀岩与杭州虎跑寺,但福建始终是他精神的“归根”之地——他曾说:“余于晚岁,乃专意闽南,冀以微力,扶律教宗。”

弘一法师与福建:深远的文化影响

弘一法师在福建的十四年,不仅是个人修行的圆满,更是闽南佛教文化的重要转折点,他复兴的律宗,改变了闽南佛教重禅轻律的风气,使“持戒”成为僧团修行的根本;他培养的弟子(如性常法师、广义法师等),后来成为闽南佛教的中坚力量,继续传承他的戒律思想;他留下的著作与遗迹,如泉州开元寺的“弘一法师弘法处”、厦门南普陀寺的“弘一法师纪念堂”,成为福建佛教文化的重要符号。

弘一法师 福建

福建各地仍有许多与弘一法师相关的文化活动,如“弘一文化节”“律学研讨会”等,旨在传承他的精神遗产,他“以艺入道,以戒弘法”的一生,在福建的土地上完成了从艺术家到高僧的终极蜕变,也为这片“佛国”增添了永恒的文化光辉。

相关问答FAQs

Q1:弘一法师为何选择将福建作为晚年弘法的主要道场?
A1:弘一法师选择福建,主要有三方面原因:一是福建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,尤其是闽南地区“东南佛国”的氛围,与他“弘扬律宗”的理念高度契合;二是闽南僧俗众人的至诚护持,如南普陀寺、开元寺等寺院为他提供了安静的修行环境,闽南佛学院等机构支持他的弘法事业;三是福建远离战乱,社会相对稳定,便于他安心著述、讲经,他曾说:“闽南气候温和,民风淳朴,宜于静修。”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他将福建视为晚年的“弘法根据地”。

Q2:福建现存哪些与弘一法师相关的文化遗迹?
A2:福建现存多处弘一法师遗迹,主要集中在泉州、厦门、漳州三地:

  • 泉州:开元寺内的“弘一法师弘法处”(他曾在此校订律学著作)、清源山弥陀岩的弘一法师舍利塔(部分舍利供奉于此)、温陵养老院(圆寂处,现立有“悲欣交集”碑刻);
  • 厦门:南普陀寺的“弘一法师纪念堂”(展示生平事迹与遗物)、万石寺弘一法师当年的闭关修行处;
  • 漳州:南山寺、瑞竹岩等寺院曾驻留弘一法师,现存他题写的匾额与石刻,这些遗迹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,也成为后人缅怀弘一法师、学习其精神的重要场所。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