蕲春佛教协会自成立以来,始终秉持“爱国爱教、团结进步、服务社会、利益众生”的宗旨,作为蕲春县佛教界的重要团体,肩负着联系党和政府与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,致力于推动佛教文化传承、教务规范管理及公益慈善事业发展,协会立足蕲春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,以“庄严国土、利乐有情”为己任,在教风建设、文化交流、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,为促进地方宗教和谐与社会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。
在教务管理方面,蕲春佛教协会注重制度建设与教风引导,通过制定《蕲春县佛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》《教职人员行为规范》等制度,规范寺院日常管理、法务活动及教职人员言行,确保佛教活动健康有序开展,协会定期组织教职人员参加政策法规学习、佛学研修班,提升僧团综合素质,引导信众正信正行,抵制商业化、世俗化不良影响,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寺院登记、安全检查等工作,保障宗教活动场所及信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文化传承是协会的核心工作之一,蕲春作为佛教文化东传的重要节点,历史上曾有众多高僧驻锡,寺院林立,协会依托蕲阳禅寺、昭化寺等千年古刹,举办“蕲春佛文化节”“禅文化研讨会”等活动,邀请海内外高僧、学者讲经论道,挖掘整理本地佛教历史文献、传说故事,推动佛教艺术与地方文化融合,在蕲阳禅寺恢复举办的“水陆法会”,既保留了传统仪轨,又结合时代精神融入环保、公益等理念,成为展示蕲春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,协会还推动佛教文化进校园、进社区,通过开设佛学讲座、举办书画展览等形式,让更多人了解佛教的慈悲济世、和谐包容思想。
公益慈善是协会践行“人间佛教”理念的重要途径,多年来,协会始终秉持“取之于信众、用之于社会”的原则,聚焦扶贫济困、助学救灾、医疗帮扶等领域,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公益项目,据统计,近五年来协会累计筹集善款200余万元,惠及困难群众5000余人次:在“爱心助学”行动中,资助贫困学生300余名,帮助他们圆了求学梦;在“扶贫助困”项目中,为农村特困户、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物资和医疗援助;在新冠疫情期间,协会第一时间组织寺院捐款捐物,价值30余万元的防疫物资及时送往抗疫一线,这些行动不仅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,也树立了宗教界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。
为系统展示协会近年来的公益成果,特整理主要活动项目如下:
年份 | 活动/项目名称 | 社会成效 | |
---|---|---|---|
2020 | 抗疫专项捐赠 | 组织全县寺院捐款捐物 | 筹集物资30万元,支援抗疫一线 |
2021 | “爱心助学”行动 | 资助贫困学生50名,发放助学金10万元 |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|
2022 | 昭化寺古建修缮工程 | 修复大雄宝殿、藏经楼 | 保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传承文化 |
2023 | “禅茶一味”文旅活动 | 结合佛教文化与茶产业,举办体验活动 | 带动当地旅游收入增长,促进乡村振兴 |
作为联系信众的桥梁,蕲春佛教协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在维护宗教和谐、促进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协会将继续深化佛教教义阐释,加强自身建设,拓展公益领域,为推动蕲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FAQs
问:普通人如何加入蕲春佛教协会?
答:普通信众可通过所在寺院推荐,向蕲春佛教协会提出入会申请,填写《会员登记表》,经协会审核合格后即可成为会员,会员需遵守协会章程,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佛学学习、公益等活动,维护佛教界良好形象。
问:蕲春佛教协会在保护佛教文化遗产方面有哪些举措?
答:协会高度重视佛教文化遗产保护,一方面联合文物部门对全县古寺开展普查登记,建立档案;另一方面筹资修缮昭化寺、蕲阳禅寺等重点寺院,恢复历史风貌;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节、出版研究书籍等方式,挖掘整理本地佛教历史文化,推动活态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