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镜佛教

麻城最出名寺庙是哪座?有何独特魅力?

麻城,这座位于鄂东大别山南麓的历史文化名城,不仅因“杜鹃花海”闻名遐迩,更因深厚的佛教底蕴孕育出诸多古刹名寺,最负盛名、承载着千年香火与文化记忆的,当属位于城区东南隅的柏子塔寺,这座始建于唐代的佛教圣地,以巍峨的古塔、悠久的传说与绵延的文脉,成为麻城最具辨识度的宗教文化地标,吸引着无数信众与游客前来瞻仰探寻。

麻城最出名的寺庙

历史长河中的千年古刹

柏子塔寺的历史,与麻城的建制沿革紧密交织,据《麻城县志》记载,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(公元627-649年),距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,初名“凤山寺”,因坐落于凤山之阳(今称“龟尾山”)而得名,唐代佛教鼎盛,凤山寺香火旺盛,高僧辈出,逐渐成为鄂东地区的佛教传播中心,北宋时期,寺僧在寺后岗地植柏万株,柏树成林,果实累累,“柏子”之名由此传开,寺亦更名为“柏子塔寺”。

历史上,柏子塔寺屡经兴废,唐末五代战乱中,寺院一度荒废,至宋代元祐年间(1086-1094年)重修,并增建塔院、藏经阁,规模空前,元代因战火波及,大殿焚毁,仅存唐代所建石塔,明代洪武年间,地方官绅与信众捐资重建寺院,敕赐“护国禅寺”额,但民间仍习惯称“柏子塔寺”,清代康乾时期,寺院迎来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,增建山门、钟鼓楼、东西配殿,形成“塔寺一体、塔高寺深”的格局,晚清至民国年间,因兵匪侵扰、年久失修,寺院建筑逐渐倾颓,仅存唐代柏子塔与明代大雄宝殿基址。

改革开放后,宗教政策落实,柏子塔寺得以重修,1985年,湖北省政府将柏子塔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90年代起,信众与地方政府筹资重建大雄宝殿、天王殿、藏经阁等建筑,恢复宗教活动,千年古刹重现生机,如今的柏子塔寺,既保留了唐塔的沧桑,又融入明清建筑的风韵,成为麻城佛教文化复兴的重要载体。

建筑与文韵:塔寺辉映的独特风姿

柏子塔寺的核心与灵魂,当属寺内的柏子塔——这座唐代楼阁式砖塔,不仅是寺院的标志,更是麻城历史文化的“活化石”,塔高约40米,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,塔基周长近30米,由巨大的青石条砌成,塔身每层以叠涩出檐,檐下置斗拱,斗拱形制保留了唐代早期“偷心造”的特点,简洁古朴,塔身外壁设佛龛,内置石雕佛像,虽经千年风霜,部分佛像仍眉目清晰,衣袂翩跹,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。

塔内为砖砌螺旋式阶梯,可盘旋而上至塔顶,登塔远眺,麻城城区风光尽收眼底:北临举水河,南望杜鹃花海,东眺龟峰山,西连古城墙,可谓“一塔览尽麻城景”,更奇特的是,柏子塔历经多次地震与雷击,塔身虽略有倾斜,却始终屹立不倒,被誉为“鄂东第一塔”,其建筑技艺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。

麻城最出名的寺庙

寺院建筑以柏子塔为中心,依山势而建,坐北朝南,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阁,东西两侧配有钟鼓楼、客堂、斋堂、僧舍等,形成“塔踞山顶,寺绕塔前”的格局,大雄宝殿为近年重建,采用明代官式建筑风格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,重檐歇山顶,覆黄色琉璃瓦,殿内供奉释迦牟尼、药师佛、阿弥陀佛三身佛像,两侧为十八罗汉像,佛像均以香樟木雕成,工艺精湛,金碧辉煌。

寺院内还保存有诸多文物:唐代《柏子塔寺碑》残碑,记载了寺院初建历史;宋代铁钟,重达千斤,钟声洪亮,可传十里;明清时期的楹联、碑刻,凤山拥翠,柏子含烟”一联,生动描绘了寺院的自然与人文景观,这些文物与古塔、古殿交相辉映,共同构成了柏子塔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宗教与民俗:信仰传承的烟火人间

作为千年古刹,柏子塔寺不仅是佛教活动场所,更是麻城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,历史上,寺院高僧辈出,唐代高僧道明曾在此弘法,宋代“柏子塔诗僧”释仲殊(一说为苏轼好友)留下了“凤山山下塔,云是先朝立”的诗句,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曾驻锡于此,讲经说法,影响深远。

柏子塔寺仍是麻城佛教活动的中心,日常有僧人十余人,住持释持明法师为黄冈市佛教协会副会长,寺内每年举办 major宗教活动: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、四月初八佛诞节、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,信众云集,举行诵经、祈福、放生法会,场面盛大,尤其是佛诞节期间,寺院会举行“浴佛仪式”,信众以香汤沐浴太子像,祈求平安吉祥,这一习俗已延续千年,成为麻城民间重要的民俗活动。

民间关于柏子塔的传说更是丰富多彩:相传唐代建塔时,因塔基不稳,工匠们将柏树种子拌入泥浆中奠基,塔成后柏树种子生根发芽,塔顶竟长出柏树,故称“柏子塔”;又说塔下有“龙眼”,每逢干旱,地方官率民众到塔前祈雨,多有灵验,因此柏子塔也被视为“镇水安澜”的神塔,这些传说虽为附会,却反映了民间对古塔的敬畏与崇拜,也赋予了柏子塔寺更浓郁的民俗色彩。

麻城最出名的寺庙

柏子塔寺还是文人墨客的打卡地,唐代诗人杜牧曾游历麻城,留下“凤山高塔插云间,柏子青青落满山”的诗句;宋代苏轼被贬黄州时,曾多次登临柏子塔,留下“麻城苍苍紫翠横,柏子塔前江月明”的佳句;现代作家碧野在《麻城赋》中更是盛赞:“柏子凌霄,凤山钟灵,古刹梵音,代代相承。”这些文学作品,让柏子塔寺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。

相关问答FAQs

问题1:柏子塔塔顶为何被称为“柏子”?是否真的长过柏树?
解答:“柏子”之名源于宋代,据《麻城县志》记载,北宋元祐年间,寺僧在塔周植柏万株,柏树成林,果实(柏子)累累,随风飘落塔顶,积年累月,塔顶竟有柏子生根发芽的景象,故称“柏子塔”,塔顶因风力大、土层薄,难以生长高大树木,但“柏子”之名已深入人心,成为塔的代称,现代考古发现,塔基处曾出土唐代柏树种,印证了“柏子”与建塔历史的关系。

问题2:柏子塔寺与麻城杜鹃花海有何关联?最佳游览时间是何时?
解答:柏子塔寺位于麻城城区东南,与著名的龟峰山杜鹃花海直线距离约20公里,同属“龟峰-凤山”文化旅游带,春季(4月中旬至5月上旬),龟峰山杜鹃花盛开时,许多游客会先游柏子塔寺,感受古刹清幽,再前往花海赏花,形成“晨钟暮鼓映山花”的独特景观,柏子塔寺本身也有古柏、银杏等古树,春季绿意盎然,秋季银杏金黄,四季皆宜游览,但以春季杜鹃花节期间人流量最大,香火与花海相映成趣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