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皈依是佛教徒的根本信仰,是生命觉醒的起点,济群法师常说:“皈依不是一次性的仪式,而是持续的生命实践,定课则是将皈依融入日常的桥梁。”在他看来,三皈依定课的核心,是通过固定的修持,让“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”成为生命的本能,而非表面的形式。
三皈依的本质与定课的意义
皈依的本质,是找到生命的终极依靠——佛是圆满的觉悟者,法是离苦得乐的真理,僧是修证解脱的榜样,济群法师强调,皈依不是“拜偶像”,而是以佛为导师,以法为药方,以僧为同行者,在迷茫时找到方向,在烦恼时有对治的智慧,而定课的意义,在于通过规律性的修持,将皈依的信念从“知道”深化为“做到”,从“偶尔想起”变成“念念不忘”,就像人需要每天吃饭维持生命,修行者也需要定课滋养法身慧命,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,让皈依成为心灵的“定盘星”。
定课的核心框架与实践要点
济群法师提倡的定课,并非刻板的“任务清单”,而是“以皈依为核心,契理契机”的灵活修持,他根据现代人的生活节奏,设计了“基础定课框架”,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,但需包含以下核心要素:
时间 | 要点 | |
---|---|---|
晨起(15-20分钟) | 皈依发心 + 诵经 | 先至诚皈依,发“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修行”的大心;诵《皈依偈》或《心经》,专注文字背后的义理,而非机械念诵。 |
日间(碎片时间) | 念佛/念咒 + 观照内心 | 工作间隙默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或“皈依佛”,以佛号收摄散乱;遇烦恼时,观照“烦恼的本质是无常”,忆念皈依三宝的清凉。 |
睡前(10-15分钟) | 忏悔 + 回向 | 反思当日言行,以“愿我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”忏悔;将修持功德回向给众生,让“利他”成为皈依的自然延伸。 |
法师特别提醒,定课的“定”不在时间长短,而在“心念的专注”,若某日时间紧张,哪怕只有3分钟,至诚皈依、忆念三宝,也能让心安定,反之,若心念散乱,耗时再长也无益。
定课的深化:从“形式”到“心念”皈依
初学者易陷入“为完成任务而修持”的误区,济群法师指出,定课的终极目标是“让皈依融入生活”。
- 以佛为榜样:遇到他人误解时,忆念佛的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,以宽容代替嗔恨;
- 以法为指南:做决定前,以“因果法则”衡量,选择利益长远而非眼前便利的行为;
- 以僧为伴侣:通过阅读高僧开示、参与共修,感受僧团的和合增上,让修行不再孤单。
法师常说:“皈依的定课,就像给心灵‘充电’,每天充电10分钟,才能在生活的‘用电高峰’中,保持清醒与力量。”
相关问答FAQs
问题1:工作太忙,总坚持不了定课,怎么办?
济群法师解答:“忙不是借口,而是‘优先级’的问题,你可以把定课‘碎片化’:通勤时默念皈依,午休时观呼吸片刻,睡前用1分钟忏悔,修行不是‘额外的事’,而是‘生活的必需品’——就像吃饭睡觉,再忙也要做,关键是让‘皈依’成为习惯,而非负担,定课的‘定’,是‘决定’要修,而非‘固定’时间。”
问题2:皈依后定课做了很久,还是经常烦恼,是不是没效果?
济群法师解答:“烦恼是众生的‘旧习气’,定课的效果是‘潜移默化’的,就像吃药不会立刻痊愈,但坚持服药,身体会慢慢好转,定课的作用,是让我们在烦恼生起时,能‘更快’想起三宝:‘遇到烦恼,我该依止佛的智慧、法的真理、僧的指导’,烦恼减少不是‘没有’,而是‘能转化’——这就是进步,关键是‘坚持’与‘反思’,每天修持后,想想哪些地方做得好,哪些需要改进,让定课成为‘自我觉察’的工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