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东台,这座镶嵌在黄海之滨的古城,不仅有“仙子之乡”的雅称,更藏着一份千年未改的宁静,在这片湿地环绕、河网密布的土地上,寺庙的钟声穿透晨雾,与海浪声、鸟鸣交织,为出家清修者提供了远离尘嚣的道场,泰山寺的晨钟暮鼓,成了东台清修文化最生动的注脚,让无数寻求心灵安宁的人在这里找到了归处。
始建于唐代的泰山寺,历经千年沧桑,一寺五庙”的古建筑群静卧于西溪旅游文化景区内,山门前的古银杏已有千年树龄,秋日金黄的落叶铺满石阶,仿佛为修行者铺就了一条通往内心的路,寺内藏经阁的木窗棂透着斑驳光影,案上的线装经书被岁月染成淡褐色,每一页都沉淀着古人对“明心见性”的探索,住持常说:“这里的每一块砖、每一片瓦,都在讲‘放下’的故事。”清晨4点,寮室的木鱼声已敲破黎明,僧人们披上袈裟,依次步入大殿,合十礼佛后,开始早课诵经,梵音在殿梁间回荡,伴着窗外湿地传来的鹤鸣,让人心生澄澈,过堂用斋时,四碗一碟的“过堂仪轨”提醒着“食存五观”——食前感恩、食中专注、食后惜福,午后,年轻的僧人慧明会在藏经阁研习《法华经》,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,与殿外竹林的风声融为一体;老住持则带着大家在寺后的菜园出坡,松土、浇水,汗水滴进泥土,仿佛在浇灌内心的“福田”。
在东台的寺庙里,清修不是避世的消极,而是“以戒为基,以定为用,以慧为导”的修行,慧明曾说:“这里的宁静不是无声,而是听见了风穿过竹林的声音,听见了自己心跳与天地呼吸的共鸣。”当都市人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时,东台的寺庙用晨钟暮鼓、青灯古佛,提醒着“慢下来,才能看见生活的本质”,寺院的素斋也藏着智慧:简单的豆腐、青菜,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,还原食材本味,正如修行——剥离欲望的浮华,方能触及生命的本真。
东台主要寺庙清修文化概览 | 寺院名称 | 位置 | 历史渊源 | 清修特色 | |----------|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 | 泰山寺 | 西溪旅游文化景区内 | 始建于唐,明清多次重建 | “一寺五庙”格局,晨钟暮鼓与湿地自然交融 | | 宁海寺 | 东台市中心老街 | 始建于宋,因近海得名 | 以观音信仰为特色,素斋文化闻名 |
暮色降临时,寺院的灯笼次第亮起,倒映在湿地的水面上,仿佛将整个红尘的喧嚣都温柔地挡在了门外,出家清修者用一生的时光,践行着“悲智双运”的信仰,也为东台这片土地,留下一份穿越千年的宁静。
FAQs:
-
出家清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?
出家需年满18岁,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,无传染性疾病及严重心理障碍;需有坚定的佛教信仰,理解并愿意遵守佛教戒律(如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);需经家长同意(部分寺院要求),并通过寺院的考察期,确认适合僧团生活。 -
普通人可以体验寺庙的清修生活吗?
可以,东台部分寺院(如泰山寺)会定期举办短期禅修营、生活体验营,面向开放报名,参与者需遵守寺院规矩(如过堂止语、不使用电子设备),跟随僧人体验早晚课、坐禅、出坡等日常活动,一般为期1-3天,费用随喜(自愿捐赠),旨在让现代人感受慢生活与内心的平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