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灯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,寺内古柏参天,晨钟暮鼓间透着千年的宁静,这座以“燃灯传灯”为核心理念的古刹,其灵魂人物便是释明灯法师——现任燃灯寺庙主持师父,自三十岁接任住持以来,法师以“灯灯相映,心心相传”为圭臬,不仅守护着寺庙的千年传承,更以智慧与慈悲,为无数信众点亮心灯。
作为寺庙主持,释明灯法师的日常是修行与弘法的融合,每日凌晨四点,当第一缕晨曦尚未穿透云层,寺内的禅房已亮起微光——这是法师开始早课的时刻,诵经、坐禅、礼佛,每一个动作都沉稳而专注,仿佛在与千年前的祖师对话,他常说:“寺庙不是游客打卡地,而是修行者的道场,主持更要以身作则,让‘燃灯’的精神从心间传到指尖。”除了个人修行,法师还需统筹寺庙事务:从僧众的日常起居到法会的筹备安排,从古建筑的修缮到信众的答疑解惑,事无巨细,却总能井井有条,他常对年轻僧人说:“管理寺院如同点灯,既要添油续明,又要防止风动,需以‘定’与‘慧’守护道场清净。”
在弘法利生方面,法师尤为注重“传灯”的现代诠释,每年元宵节,燃灯寺都会举办“万灯供佛”法会,信众们手持莲花灯,依次点亮主佛前的千灯佛塔,象征“一灯传诸灯,终至万灯明”,法师会站在佛塔旁,用温和的声音开示:“这灯不是求外在的顺遂,是点一盏内心的灯——照亮烦恼,照见本心。”为了让更多人感受佛法智慧,他还开设“禅修体验营”,带领都市人体验过堂、出坡、打坐,用“在生活中修行,在修行中生活”的理念,化解现代人的焦虑与迷茫,一位参加过营地的学员说:“师父的话像一盏灯,让我在忙碌中找到了内心的锚点。”
法师的慈悲还体现在对社会的关怀上,每逢灾情或寒冬,寺庙总会第一时间组织僧众和信众捐赠物资,为贫困地区送去棉衣、粮食,他常说:“佛法不是避世的港湾,而是入世的舟楫,燃灯的光,不仅要照进寺庙,更要照向需要温暖的地方。”在寺院的“慈幼斋”,常年为周边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午餐和课后辅导,法师常常亲自为孩子们盛饭,笑着说:“看着他们吃得香,比我自己吃斋还饱。”
释明灯法师每日修行与弘法时间表
时间 | 核心意义 | |
---|---|---|
凌晨4:00-6:00 | 早课(诵经、坐禅、礼佛) | 净心修行,培植福慧 |
上午9:00-11:00 | 接待信众、答疑解惑 | 以智慧启迪,以慈悲陪伴 |
下午14:00-16:00 | 禅修营开示、僧众培训 | 传递正法,续佛慧命 |
晚上19:00-20:00 | 巡寺、检查安全与设施 | 守护道场,令灯灯不灭 |
在释明灯法师的带领下,燃灯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,更成为传递光明与希望的精神家园,他常说:“主持师父不过是‘燃灯人’,真正的灯,是信众心中的善念与智慧。”或许,这就是“燃灯”的真谛——不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,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光,照亮自己,也温暖他人。
相关问答FAQs
Q1:燃灯寺的“燃灯”有什么特殊寓意?
A:燃灯寺的“燃灯”象征“智慧之灯”与“慈悲之灯”,佛教中,“灯”代表破除无明的智慧,燃灯即是点亮内心的觉悟,驱散烦恼与黑暗,寺院的“传灯”仪式,寓意将佛法智慧代代相传,让每个人都能通过修行点亮心灯,自照照人,最终达到“心灯不灭”的境界。
Q2:释明灯法师如何平衡寺院管理与个人修行?
A:法师认为“管理即修行,修行即管理”,他以“定”之心处理事务,以“慧”之观照内心:每日固定时间坐禅诵经,确保修行不辍;处理寺院事务时,则保持“无心”状态,不执着于结果,只专注当下发心,他常说:“道场是修行的道场,管理中的每一件小事,都是对‘慈悲’与‘智慧’的践行,修行不在深山,而在用心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