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镜佛教

释广灯法师是谁?他的修行故事与社会贡献有何特别之处?

释广灯法师,当代佛教界备受尊敬的高僧,俗名李灯,1965年出生于河南登封一个世代信佛的家庭,自幼受祖母熏陶,常随家人到嵩山少林寺礼佛,耳濡目染间对佛陀教生起深切信心,12岁那年,因目睹寺院僧人早课的庄严景象,毅然向父母提出出家意愿,后在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座下剃度,法名“广灯”,取“灯灯相传,光明普照”之意,此后,他的人生轨迹便与佛法的弘扬紧密相连,在修行与弘法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。

释广灯法师

早年参学:奠定坚实根基

少年时期的释广灯法师,在少林寺不仅学习佛门仪轨,更跟随师父习练武艺,深谙“禅武合一”的精髓,他常言:“武术是强身健体的方便,禅修是净化心灵的究竟,二者相辅相成,皆为修行助缘。”18岁时,为深入经藏、精进修持,他辞别少林寺,前往江西云居山真如寺,依止一代高僧一诚长老参学,真如寺作为禅宗曹洞宗祖庭,道风严谨,每日坐香、出坡、诵经不辍,释广灯法师在此一住便是十年,从《华严经》《楞严经》到《五灯会元》,他刻苦钻研,反复参究,尤其对“明心见性”的禅宗心法多有体悟,25岁那年,他在真如寺受具足戒,成为一名正式的比丘,誓愿“为令众生离苦得乐,不惜身命,精进弘法”。

修行证悟:融会禅净密意

在真如寺参学的十年间,释广灯法师经历了多次修行上的突破,他曾于冬季闭关三个月,每日仅食一餐,除打坐诵经外,便是研习祖师语录,一次坐香中,他忽然“桶底脱落”,对“即心是佛”的祖师言下大彻,后在日记中写道:“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,不在外求,不在内觅,当下即是。”这种亲证实相的体验,让他对佛法的理解不再停留于文字,而是融入日常起心动念,此后,他又先后赴四川峨眉山、浙江普陀山、安徽九华山等四大名山朝礼参访,参访虚云老和尚的弟子、弘一法师的再传弟子等高僧大德,将禅宗的直指人心、净土的持名念佛、密宗的本尊观想融会贯通,形成“禅净双修,以禅导净,以净助禅”的修行风格,他常告诫弟子:“修行贵在一门深入,但也要圆融无碍,如同百川归海,万法归一。”

弘法利生:践行人间佛教

2005年,释广灯法师回到河南,受地方信众邀请,主持重建了一座历经战乱荒废的古寺——慈云寺,面对断壁残垣,他带领弟子们节衣缩食,亲自参与搬运砖瓦、种植树木,历时三年,终于将古寺恢复往日庄严,寺院建成后,他不仅恢复传统的早晚课、诵经、打禅七等共修,更开创“周末禅修营”“家庭佛学班”等弘法项目,面向社会大众开放,他说:“佛教不应只是出世的,更应是入世的,要贴近生活,利益众生。”为了让更多人接触佛法,他顺应时代发展,于2015年开通微信公众号和抖音账号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《心经》《金刚经》,将“烦恼即菩提”“活在当下”等理念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场景,其短视频《如何面对工作压力》《佛法与现代家庭关系》等单条播放量超500万,吸引了大量年轻信众,他还每年组织“慈善助学”“寒冬送暖”活动,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00余人,帮扶孤寡老人500余户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慈悲济世”的佛教精神。

释广灯法师

思想影响:启迪现代心灵

释广灯法师的弘法思想,核心是“生活即修行,当下即菩提”,他认为,现代人不必刻意远离尘世,而是在日常工作中修专注,在家庭生活中修包容,在待人接物中修慈悲,他常说:“吃饭时吃饭,就是禅;睡觉时睡觉,就是禅;认真工作时,心无旁骛,也是禅。”这种将佛法融入生活的理念,打破了人们对“修行=打坐念经”的刻板印象,让无数在都市中奔波的普通人找到了安顿心灵的方法,2020年,其提出的“心灵环保”理念被纳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他认为:“心灵的污染比环境的污染更可怕,净化心灵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。”他还推动佛教文化与艺术、科技的结合,如将传统梵呗与现代音乐结合,创作《慈云禅韵》专辑;利用VR技术让信众“云游”寺院,感受佛教文化魅力,这些创新尝试让古老的佛教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
生平年表(简明)

时间 重要事件
1965年 出生于河南登封,俗名李灯
1977年 于少林寺出家,师从永信法师
1983年 前往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参学,依止一诚长老
1985年 在真如寺受具足戒
1990年 于真如寺闭关三年,修行取得突破
2005年 回河南主持重建慈云寺
2010年 创办“慈云佛学院”,培养青年僧才
2015年 开通新媒体弘法账号,推动佛教文化传播
2020年 “心灵环保”理念入选非遗,获“河南省佛教协会先进个人”称号

相关问答FAQs

问题1:释广灯法师为何提倡“生活即修行”?这对现代人有哪些启示?
解答:释广灯法师认为,修行的本质是“明心见性”,而非形式上的避世,现代人生活节奏快、压力大,若将修行与生活割裂,反而会增加“修行负担”,他提倡“生活即修行”,是因为日常的吃饭、工作、待人接物皆是修行的道场:吃饭时细嚼慢咽,是修“专注”;工作时全力以赴,是修“精进”;面对误解时包容他人,是修“慈悲”,这对现代人的启示在于:不必刻意追求“远离红尘”,而是在当下的一言一行中观照自心,将烦恼转化为修行的资粮,工作中遇到困难时,不是抱怨,而是想“这是对心性的磨炼”;家庭中产生矛盾时,不是指责,而是修“换位思考”,生活便不再是修行的障碍,而是成就道业的助缘。

问题2:释广灯法师在新媒体弘法中有哪些创新尝试?效果如何?
解答:释广灯法师的新媒体弘法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内容通俗化,他将深奥的佛法转化为“接地气”的语言,比如用“手机焦虑”讲“放下执着”,用“职场内卷”讲“随缘精进”,让年轻人一听就懂;二是形式多样化,除了短视频,他还推出“漫画佛法”“禅修直播”“线上答疑”等,结合视觉、听觉互动,增强弘法的趣味性;三是场景生活化,他常在视频中分享寺院日常,如打坐、种菜、做饭,让信众感受到“修行就在身边”,效果上,其新媒体账号累计粉丝超300万,短视频总播放量破亿,带动寺院年轻信众增长40%,许多原本对佛教陌生的年轻人通过他的内容开始了解佛法、参与修行,这种“传统+现代”的弘法模式,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,更让佛教文化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精神纽带。

释广灯法师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