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镜佛教

倓虚法师的修行故事里藏着怎样的度世智慧?

倓虚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高僧,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,从俗世商贩到一代宗师,其弘法足迹遍布东北、华北及香港,以“教观双运”的理念弘扬天台宗,更以建寺办学、培养僧才的实绩,被誉为“东北佛教的开山祖师”,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修行历程的见证,更折射出近代中国佛教在动荡中复兴的艰辛与坚韧。

倓虚法师故事

倓虚法师俗家名王福庭,1875年生于河北宁河县(今属天津)一个贫苦家庭,年少时,他因家境拮缀,只读过三年私塾便辍学谋生,先后做过学徒、账房先生,还随叔父闯关东到营口经商,早年的颠沛生活让他饱尝世间冷暖,也萌生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,在营口期间,他结识了一位叫作“永海”的僧人,对方清净庄严的仪表和慈悲为怀的谈吐,在他心中埋下了佛法的种子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读到《般若心经》,照见五蕴皆空”的智慧让他豁然开朗,开始萌发出家的念头,父母妻子难以割舍,这一念头便被搁置了十余年。

直到1917年,倓虚法师已年过四十,在营口创办的“普济药房”虽略有积蓄,却始终觉得“富贵如浮云”,这一年,他听闻宁波观宗寺谛闲老法师在天台教观上的造诣,决心前往参学,临行前,他将家业托付给子侄,告别家人,踏上了求法之路,在观宗寺,他苦读天台宗经典,钻研《法华玄义》《摩诃止观》等论著,并以“教观双运”为修行准则——既深入教理,注重实修,1920年,谛闲老法师为他授具足戒,正式赐号“倓虚”,意为“坦然虚怀”,勉励他以谦卑之心广度众生。

1925年,倓虚法师受奉天(今沈阳)信众邀请,前往东北弘法,彼时的东北,佛教因战乱而衰微,寺院多残破不堪,僧才匮乏,他见此情景,发下宏愿:“但使有处建寺,有人听法,纵千辛万苦,亦在所不辞。”他的弘法以“通俗易懂”著称,常以日常比喻阐释深奥教理,比如讲“因果”时,他会说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起心动念皆是因,一言一行皆是果”,让普通百姓也能理解佛法的智慧,不久,他在沈阳创办“般若寺”,不仅作为弘法道场,更设立佛学院,培养青年僧人,打破了东北佛教后继乏人的局面。

倓虚法师最令人称道的,是他一生中亲自筹建或参与修复的十余座寺院,哈尔滨极乐寺的筹建过程堪称传奇,1929年,他应哈尔滨信众之请,在荒草丛生的地段建寺,当时资金匮乏,他便带领僧众“自力更生”——白天参与劳动,晚上讲经说法,所得布施全部用于建设,寒冬腊月,他与工人一起搬砖运瓦,手被冻裂也不停歇;遇到地方势力阻挠,他则以理服人,用慈悲心化解对立,经过三年苦干,极乐寺终于落成,成为东北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,内设佛学院、图书馆、医院等,不仅弘法利生,更推动了当地文化慈善事业,长春般若寺、青岛湛山寺、沈阳慈恩寺等道场的建立,都凝聚着他的心血,他常说:“建寺不是为自己,是为众生种福田,让佛法有传播的根。”

倓虚法师故事

在弘法与建寺的同时,倓虚法师高度重视僧伽教育,他认为“佛法衰微,衰在人才”,因此在每座寺院建成后,几乎都附设佛学院,他亲自授课,课程涵盖经论、戒律、语文、历史等,要求僧人“既要懂教理,也要会做事”,他的弟子中,后来涌现出不少高僧,如乐果法师、定西法师、观本法师等,皆成为弘扬佛法的骨干力量,倓虚法师的教育理念,打破了传统佛教“重实修轻学问”的局限,开创了近代佛教教育的新模式。

1949年,倓虚法师应邀赴香港弘法,在香港期间,他虽已年逾古稀,仍坚持每日讲经、接待信众,并在荃湾创办“华南佛学院”,延续僧伽教育,他常对弟子说:“出家人要‘以戒为师,以法为依’,无论环境如何变化,道心不能退。”1963年,倓虚法师在香港圆寂,享年八十八岁,他一生著述颇丰,包括《影尘回忆录》《金刚经讲义》《天台传佛心印记注》等,影尘回忆录》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了他的人生经历,成为近代佛教史上的珍贵文献。

倓虚法师的一生,是“行解相应”的真实写照,他没有显赫的家世,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,从俗世凡夫成长为一代高僧;他身处佛教衰微的时代,却以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”的悲愿,让佛法在东北乃至全国焕发新生,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古刹,而在日常的坚守与奉献;佛法的弘扬,既需要深奥的教理,更需要贴近众生的智慧与慈悲。

倓虚法师主要弘法道场一览

道场名称 建立时间 地点 主要贡献
沈阳般若寺 1925年 辽宁沈阳 东北首座现代化佛教寺院,设立佛学院培养僧才
哈尔滨极乐寺 1931年 黑龙江哈尔滨 东北最大佛教道场,弘法、教育、慈善并重
青岛湛山寺 1934年 山东青岛 华北重要弘法中心,创办湛山佛学院
香港华南佛学院 1950年 香港 培养东南亚地区佛教人才,延续天台宗法脉

相关问答FAQs

问:倓虚法师为何被称为“东北佛教的开山祖师”?
答:倓虚法师被称为“东北佛教的开山祖师”,主要是因为他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,以极大的毅力在东北地区(当时佛教凋敝)恢复、重建了十余座重要寺院,如沈阳般若寺、哈尔滨极乐寺等,并创办佛学院培养僧才,使东北佛教从衰微走向复兴,他不仅弘扬天台教观,更以“建寺、办学、度生”为宗旨,为东北佛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因此被后人尊为“开山祖师”。

倓虚法师故事

问:倓虚法师的弘法思想对当代佛教有何启示?
答:倓虚法师的弘法思想核心是“教观双运”与“人间佛教”,他强调“教理”与“实修”并重,既深入经教,又注重日常修行;他主张佛法应贴近众生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弘法,重视慈善与教育,这对当代佛教的启示在于:佛教的传播需要与时俱进,既要保持经典的正见,也要关注社会需求,通过教育培养人才,通过慈善服务大众,让佛法真正融入生活,发挥净化人心、和谐社会的作用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