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藏历正月初三至初九,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禄曲寺举行了为期七天的“祈愿大法会”(藏语称“默朗钦摩”),这是当地规模最盛大的传统宗教活动之一,吸引了来自青海、四川、甘肃等地的万余名信众及游客参与,法会以传承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、祈福众生为核心,融合了宗教仪式、文化展演与民俗活动,成为展现藏区宗教文化与社会和谐的重要窗口。
法会的筹备工作早在藏历十二月就已启动,寺院僧侣们集体诵经净化道场,工匠们用数周时间绘制巨型唐卡,内容以释迦牟尼生平、宗喀巴大师传记为主题,色彩鲜艳、线条细腻,兼具艺术与宗教价值,信众们则自发捐赠青稞、酥油、牛羊肉等物资,用于法会期间的布施与斋饭供应,体现了“众生平等、慈悲济世”的佛教精神,寺院广场上搭起了临时经棚,悬挂五彩经幡,转经筒长廊被擦拭一新,空气中弥漫着桑烟与酥油香,处处洋溢着庄严而热烈的节日氛围。
法会的核心仪式每日清晨五点开始,僧侣们按序排列,手持法器、诵经祈福,初五的“跳神”(藏语称“羌姆”)是最具观赏性的环节,二十余名僧侣头戴鹿、牛、狮、骡等动物面具,身着华丽僧袍,在法鼓、长号的伴奏下,以舞步演绎“驱邪纳祥、超度亡灵”的宗教故事,舞姿刚劲有力,面具色彩象征不同神祇,护法神舞”威严庄重,“鹿舞”灵动欢快,引得信众阵阵欢呼,午后,辩经场上展开激烈论辩,僧侣们以逻辑推理探讨佛法义理,展现了藏传佛教“闻思修”的修行传统,晚间,酥油花展令人叹为观止,僧侣们用酥油塑成佛像、花鸟、建筑等造型,在灯光下晶莹剔透,被誉为“雪域艺术之花”。
除宗教仪式外,法会还融入了丰富的民俗活动,广场一侧设有慈善点,寺院为信众免费提供酥油茶、糌粑和热粥,老人与儿童优先享用;另一侧的集市上,藏族手工艺品(如唐卡、藏刀、银饰)与农产品交易繁忙,牧民们以物易物,传承着古老的商贸传统,信众们顺时针转经筒、绕寺院朝拜,口中默念六字真言,脸上写满虔诚;游客们则被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,或拍摄记录,或参与简单的祈福活动,现场秩序井然,不同民族间和谐共处。
此次法会不仅强化了信众的宗教认同,更成为促进区域文化交流的平台,当地政府协同寺院安保人员维持秩序,提供医疗、翻译等服务,确保活动安全有序,许多游客表示,通过参与法会,深刻感受到了藏传佛教文化的魅力与藏区人民的淳朴热情。
以下是法会主要日程安排:
日期 | 时间 | 主要活动 | 内容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
藏历正月初三 | 5:00-12:00 | 开坛诵经 | 僧侣集体诵《般若经》,开启法会序幕 |
正月初四 | 14:00-16:00 | 跳神预演 | 年轻僧侣练习羌姆舞步,熟悉面具与法器 |
正月初五 | 10:00-12:00 | 正式跳神 | 全体僧侣表演“护法神舞”“鹿舞”等,象征驱邪纳祥 |
正月初六 | 9:00-17:00 | 辩经大会 | 僧侣分组辩论佛法,公开探讨“中观”“唯识”等教义 |
正月初七 | 15:00-18:00 | 酥油花展 | 展示百余件酥油雕塑,包括佛像、神话故事场景 |
正月初八 | 6:00-8:00 | 万盏灯供 | 信众点燃酥油灯,祈福众生安康 |
正月初九 | 10:00-12:00 | 送佛仪式 | 巨型唐卡展示后卷起,象征佛祖返回天界,法会圆满结束 |
FAQs
Q1:2017年禄曲寺庙法会的“跳神”仪式有何象征意义?
A1:“跳神”(羌姆)是藏传佛教密宗的重要仪式,通过舞蹈演绎佛教护法神的故事,象征降服妖魔、消除灾难、护佑众生,面具代表不同神祇的特质,如红色象征忿怒,蓝色象征智慧,舞步与音乐结合,旨在通过视觉与听觉的震撼,引导信众远离贪嗔痴,修行正念。
Q2:非信众游客参与禄曲寺庙法会时需注意哪些事项?
A2:需尊重当地宗教习俗,进入寺院脱帽、不穿短裤短裙,未经允许不触碰佛像与法器;拍摄僧侣或仪式前需征得同意,部分内部场合禁止拍照;顺时针转经筒、绕寺院朝拜,避免逆行;保持安静,不喧哗,不随意打断僧侣诵经;可参与慈善活动,但需遵守秩序,听从工作人员引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