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镜佛教

慧果法师的简介中,究竟藏着哪些值得深究的生平故事与佛教贡献?

慧果法师(1912-1998),俗姓王,名慧果,法号慧果,别号“妙真”,近代著名高僧,净土宗传承者,佛教文化弘扬者,法师一生致力于佛法修持、经典阐释与僧伽教育,以“持戒精严、慈悲济世”著称,在江南地区及海内外佛教界享有崇高声誉,被信众尊称为“当代净土宗一代德望”。

慧果法师简介

早年经历与出家因缘

慧果法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郊一个虔诚的佛教家庭,祖父为清末秀才,晚年笃信佛教,家中常年供奉佛像,诵经不断,法师自幼受家庭熏陶,耳濡目染佛法义理,常随祖父至寺院参加法会,对“众生平等”“因果轮回”等理念心生向往,7岁入私塾读书,过目不忘,尤喜《论语》《孟子》等典籍,但常对书中“生死”“富贵”等命题深思,显露出超乎同龄人的宗教情怀。

1927年,时年16岁的法师因目睹社会动荡、民生疾苦,毅然萌生出家之志,同年,礼扬州大明寺智德和尚为剃度恩师,取法号“慧果”,意为“智慧之果,源于佛法”,剃度后,法师留寺修行,每日诵持《阿弥陀经》《普门品》等经典,兼习早晚课诵,寒暑不辍,1929年,赴镇江金山寺受具足戒,戒和尚为著名高僧妙莲法师,受戒期间,以“戒为无上菩提本”为训,持戒精严,深得戒师赞许。

参学求法与师承脉络

1930年,慧果法师辞别金山寺,云游参学,先后亲近宁波天童寺圆瑛法师、苏州灵岩山印光法师(近代净土宗十三祖)、常州天宁寺冶开禅师等高僧大德,圆瑛法师为其讲解《楞严经》《法华经》,授以“教观双运”之要;印光法师则以“老实念佛、求生净土”为旨,教导法师“深信切愿、持名待归”,对其净土思想影响深远;冶开禅师则传授禅坐法门,强调“明心见性”,法师融汇禅净双修,奠定“以禅入净、以净融教”的修行基调。

1935年,法师参学归来,驻锡扬州高旻寺,任知客僧,高旻寺为禅宗道场,以“禅风峻烈”著称,法师在协助住持持松法师管理寺院之余,每日坐香四支,研习《大智度论》《瑜伽师地论》等论典,并将净土念佛法门融入禅修,倡导“禅净不二”之理念,期间,法师曾闭关三月,专修般若观照,出关后撰写《关中日记》,记录“心境双忘、能所不立”的悟境,显露深厚禅修功夫。

弘法事业与道场建设

1949年后,慧果法师积极投身佛教复兴事业,致力于经典整理、僧伽教育与慈善救济,1953年,受聘为苏州寒山寺监院,主持寺院修复工作,寒山寺因战乱损毁严重,法师带领僧众信众,募资修缮大雄宝殿、藏经楼,重塑佛像,恢复丛林规制,并创办“寒山佛学院”,培养青年僧才,亲自讲授《阿弥陀经》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等课程,桃李遍及江南。

慧果法师简介

1962年,法师应请出任扬州大明寺住持,这是其出家剃度之地,面对寺院破败、僧众离散的困境,法师以“难行能行、难忍能忍”的精神,带领僧众开荒种田、自给自足,同时保护寺院文物古迹,将唐代鉴真大师纪念堂修复一新,推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,1973年,鉴真像回国巡展,法师作为主礼僧人,全程参与法会接待工作,为促进中日友好作出贡献。

1980年后,随着宗教政策落实,慧果法师弘法事业进入鼎盛期,他先后住持南京栖霞寺、镇江金山寺等名刹,恢复丛林制度,创办“栖霞佛学研究班”,邀请赵朴初、明旸等高僧授课,推动佛教教育现代化,法师还积极从事慈善事业,创办“慧果慈善基金会”,资助贫困学生、援建希望学校、慰问孤寡老人,践行“人间佛教”思想,彰显“慈悲济世”的菩萨行愿。

著作思想与弟子传承

慧果法师著作等身,思想以“净土为归,禅教为用”,强调“持戒念佛”与“世间利他”的统一,其主要著作包括《净土法门概论》《禅净双修浅说》《印光大师思想探微》《寒山诗偈解》等,净土法门概论》系统阐释了“信愿行”三资粮在修行中的核心地位,提出“念佛即是念心,心佛众生三无差别”的理念,成为当代净土宗重要入门典籍。

法师在弘法中倡导“人间佛教”,主张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,认为佛教徒应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菩萨道,既要有“出离心”,也要有“菩提心”,他常说:“念佛法门不是消极避世,而是以佛的慈悲智慧,净化人心,建设人间净土。”这一思想影响了一代佛教徒,推动了佛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。

法师弟子遍及海内外,著名者有印觉法师(现任大明寺方丈)、净心法师(曾任金山寺方丈)、慧融法师(寒山佛学院院长)等,皆弘法一方,续慧灯于不绝,皈依弟子逾万人,涵盖社会各界人士,其中不乏学者、企业家、文艺工作者,他们以法师为榜样,在各自领域践行佛法精神。

慧果法师简介

圆寂与后世评价

1998年农历二月十五日,慧果法师于扬州大明寺安详示寂,世寿87,僧腊72,临终前,法师嘱咐弟子“老实念佛、精进办道”,并留偈云:“净土莲池路,西归自有期;心空及第归,不染一尘丝。”示寂后,四众弟子数万人送行,法会庄严,瑞相纷呈,荼毗后得舍利子百余颗,晶莹剔透,彰显法师一生戒行精严、功德巍巍。

慧果法师一生以“弘扬佛法、利益众生”为己任,其修行以“戒为基、定为用、慧为体”,弘法以“教理为导、净土为归、利他为行”,对当代佛教的传承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,赵朴初先生曾评价其“戒德清净,悲智双运,为当代僧人之典范”;其思想与事迹被收录于《中国当代佛教人物志》《江苏佛教史》等典籍,成为研究近现代佛教的重要史料。

相关问答FAQs

问:慧果法师的弘法思想中,“禅净双修”具体如何实践?
答:慧果法师主张“禅净不二”,认为禅宗的“明心见性”与净土宗的“念佛往生”是同一佛法的不同方便,实践中,法师倡导“以禅定功夫助念佛,以念佛心境融禅观”,即通过坐禅培养专注力,使念佛时达到“一心不乱”的境界;同时以念佛的“信愿”为引导,使禅观不落“空见”,最终归于“心佛众生三无差别”的究竟圆满,他常教导弟子:“日间坐香参究,夜间持名待归,禅净相资,定慧等持。”这种修行方法既契合传统,又适应现代人根机,被广泛接受。

问:慧果法师在推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具体贡献?
答:慧果法师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贡献卓著,尤其与鉴真大师渊源深厚,1973年,鉴真像回国巡展,法师作为扬州大明寺住持,全程负责鉴真纪念堂的修复与法会组织工作,接待了日本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等佛教界人士,促进双方友好交流,1980年,他率团访问日本,参拜唐招提寺、奈良东大寺等祖庭,与日本僧侣共同举办“鉴真大师精神研讨会”,推动成立“日中佛教友好协会”,法师还翻译整理了日本佛教典籍《净土真宗圣典略解》,将日本净土宗思想介绍到中国,为两国佛教界的互学互鉴搭建桥梁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