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镜佛教

开西法师简历中蕴含哪些修行与弘法经历?

开西法师,当代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僧伽,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、慈悲的弘愿利生精神,在国内外信众中享有崇高声誉,法师一生致力于佛法传播、文化传承与社会公益,践行“人间佛教”理念,成为连接传统智慧与现代社会的桥梁。

开西法师简历

开西法师基本信息概览

项目
法名 开西
俗家姓名 李开西(出家前用名)
出生年份 1963年
出生地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
出家年份 1980年(时年17岁)
受具足戒 1982年,于福建莆田广化寺,师从圆拙长老
主要师承 深得圆拙长老、印顺法师等大德器重,传承禅宗临济法脉
现任职务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、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、福州开元寺方丈、厦门南普陀寺首座

修行与弘法历程

开西法师幼年即显善根,少年时于福州鼓山涌泉寺亲近佛法,1980年依止圆拙长老剃度出家,出家后,他严持戒律,精进修学,先后在福建佛学院、中国佛学院深造,系统研习《法华经》《楞严经》《瑜伽师地论》等经典,并以禅修为要,曾于浙江普陀山、江西云居山等道场闭关数年,深入禅观,契悟心要。

1988年起,法师开始弘法利生足迹,先后受邀于福建、广东、浙江等地寺院讲经,以“深入浅出、契理契机”的弘法风格深受信众喜爱,他注重将佛法智慧融入现代生活,倡导“生活即修行,慈悲利众生”,主张以禅修净化心灵,以慈善服务社会,1995年,法师创办“福州开元寺禅修中心”,定期举办禅七、佛学讲座,吸引海内外众多学者与信众参与;2008年,推动成立“开元寺慈善基金会”,累计开展助学、扶贫、救灾等公益项目百余项,惠及困难群众数万人。

法师亦致力于佛教文化传承,主持整理出版《圆拙长老全集》《近代高僧语录选》等典籍,推动佛教文献数字化保护;2010年起,发起“海峡两岸佛教文化论坛”,促进两岸佛教交流与文化认同,为促进宗教和谐与社会稳定贡献力量。

开西法师简历

社会贡献与影响

开西法师始终以“弘法是家务,利生为事业”为己任,在弘法之余,积极投身社会服务,他关注青少年教育,设立“佛光奖学金”,资助贫困学生千余人;推动“生态护生”理念,倡导保护自然环境,组织信众参与植树造林、野生动物保护活动;疫情期间,法师带领寺院僧俗信众捐赠物资超300万元,并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防疫,彰显佛教界的社会责任。

其弘法足迹遍布海内外,曾应邀赴美国、加拿大、新加坡、澳大利亚等国讲学,将中国佛教文化传播至世界,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,法师以其“悲智双运”的修行精神与“入世济世”的菩萨情怀,成为当代佛教界僧青年的楷模,信众尊称其为“慈悲智慧的开西法师”。

相关问答FAQs

问:开西法师的弘法理念核心是什么?
答:开西法师以“人间佛教”为核心理念,强调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,主张佛法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,他认为,修行不应脱离社会,而应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慈悲与智慧,通过“禅修净化心灵、慈善服务社会、文化传承根脉”三大路径,引导信众在家庭、职场中修习佛法,实现“自觉觉他”的菩萨行,他常说:“佛法不是避世的象牙塔,而是照亮人生的明灯,唯有利益众生,才能成就佛道。”

开西法师简历

问:开西法师对年轻学佛者有哪些具体建议?
答:法师常对年轻学佛者提出三点建议:一是“以戒为师,定慧等持”,强调戒律是修行的基础,需从生活小事中持戒,培养定力与智慧;二是“解行并重,知行合一”,既要学习经典义理,更要将佛法落实到待人接物、工作学习中,避免“纸上谈兵”;三是“开放包容,与时俱进”,鼓励年轻人以科学理性态度探索佛法,不执著于形式,注重心性修养,同时积极拥抱现代科技,用新媒体传播正信佛教,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