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江作为四川盆地腹地的千年古县,不仅以挂面、丹参闻名,更散落着众多承载历史记忆的寺庙,这些寺庙或依山而建,或临水而居,融合了川西建筑风格与宗教文化,成为当地重要的精神地标与文化遗产,最具代表性的有中江药师寺、寿佛寺、铜山寺等,它们各具特色,共同勾勒出中江宗教文化的丰富图景。
中江药师寺是当地最著名的寺庙,位于县城南郊的药师山上,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,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,相传为纪念药师佛“消灾延寿”之愿而建,历经宋、元、明、清多次修缮,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,整体依山势递进,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药师殿,两侧配有钟楼、鼓楼及厢房,形成严谨的四合院布局,山门为牌楼式建筑,青灰筒瓦覆盖,正额“药师寺”三字为清代书法家所书,笔力遒劲,天王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像,彩绘泥塑,神态威严,殿前两株千年古柏需三人合抱,枝干虬曲,见证着寺院的沧桑,大雄宝殿是寺内核心建筑,面阔五间,进深四间,抬梁式木构架,上覆歇山顶,殿内释迦牟尼佛、药师佛、阿弥陀佛“横三世佛”像居中,两侧为十八罗汉像,均为明代楠木雕刻,法相庄严,工艺精湛,药师殿是寺内最具特色的建筑,殿中央供奉药师佛立像,高7.2米,由整株香樟木雕成,佛像身披袈裟,手持药钵,面容慈悲,药叉、日光、月光菩萨分侍左右,殿内还保存有明代《药师经》碑刻、清代“消灾延寿”匾额等文物,药师经》碑刻高2.5米,宽1.2米,楷书工整,字迹清晰,为研究明代佛教传播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,每年农历九月十九(观音菩萨出家日),药师寺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,周边县市的信众及游客云集,进香祈福、购买民俗用品、品尝当地小吃,热闹非凡,成为中江最具影响力的民俗活动之一。
寿佛寺位于县城北的凯江畔,始建于宋代宣和年间,原名“永寿寺”,后因供奉寿佛(南极仙翁)更名寿佛寺,寺院坐北朝南,沿江岸梯级而建,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,整体布局分为前、中、后三进院落,山门为清光绪年间重建,硬山顶,门额“寿佛禅寺”四字为行楷书,两侧石狮雕刻精美,基座刻有“吉祥如意”“福禄寿喜”等图案,进入山门,前院为天王殿,殿内供奉弥勒佛、韦驮菩萨及四大天王像,其中东方持国天王像为明代彩塑,色彩鲜艳,保存完好,中院为大雄宝殿,面阔七间,进深五间,穿斗式木构架,殿前月台宽阔,两侧有清代所建钟鼓楼,钟楼内悬挂铜钟一口,重约1.5吨,铸造于清乾隆年间,敲响时声传数里,回荡在江面,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坐像居中,高6米,为宋代泥塑,佛像螺髻,面容丰满,衣纹流畅,具有典型的宋代造像风格,后院为寿佛殿,是寺内核心建筑,殿内供奉寿佛像,为明代彩塑,高3.8米,寿佛面容慈祥,长须飘胸,手持寿桃,身披鹤氅,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,象征长寿吉祥,寿佛寺周边环境清幽,寺内有千年古银杏一株,树干需五人合抱,每年深秋,金黄的树叶覆盖寺院,与青灰色的殿宇相映成趣,素有“凯江第一禅林”之称,历史上,寿佛寺曾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,清代中江知县王乃昭曾在此留下“禅房花木深,钟磬出云端”的诗句,至今仍刻于寺内石碑之上。
铜山寺位于中江铜山古镇的铜山山顶,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,因地处铜山而得名,是中江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,寺院依山而建,整体呈阶梯状分布,从山脚到山顶共有三重殿宇,由低到高依次为山门、观音殿、大雄宝殿,两侧以廊庑连接,形成封闭式院落,山门为明代遗存,单檐歇山顶,砖石结构,门额“铜山古寺”四字为楷书,两侧有麒麟、凤凰砖雕,栩栩如生,观音殿是寺内最早的建筑,面阔三间,进深三间,抬梁式木构架,殿内供奉千手观音像,为明代香樟木雕刻,像高5.5米,四面二十四臂,手臂或持法器,或结印契,法相庄严,工艺精湛,殿内两侧墙壁保存有明代壁画,内容为“观音菩萨救八难”,色彩鲜艳,线条流畅,虽历经数百年,仍清晰可辨,大雄宝殿建于明代嘉靖年间,面阔五间,进深四间,重檐歇山顶,上覆盖绿色琉璃瓦,殿脊上有仙人、走兽、鸱吻等装饰,造型生动,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、药师佛、阿弥陀佛“横三世佛”像,均为明代铜铸,每尊佛像高2.8米,重约1吨,铸造工艺精湛,佛像面部丰满,衣纹自然,为明代铜造像的代表作,铜山寺周边有铜山遗址、宋代摩崖石刻等历史遗迹,寺内还保存有明代《铜山寺碑记》、清代铜钟等文物,铜山寺碑记》详细记载了寺院的修建历史及铜山地区的开发过程,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,登临铜山寺,可俯瞰铜山古镇全貌,远眺凯江蜿蜒,是中江著名的游览胜地。
黄鹿寺位于中江集凤镇黄鹿村,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,因传说曾有白鹿现身于此而得名,寺院规模较小,但环境清幽,以“幽、静、雅”著称,是当地村民祈福休闲的重要场所,寺院坐东朝西,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,整体布局为三合院形式,正殿为大雄宝殿,面阔三间,进深三间,穿斗式木构架,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坐像,为清代彩塑,高3米,佛像面容慈祥,两侧为阿难、迦叶像,南、北两侧分别为观音殿、地藏殿,殿内供奉观音菩萨、地藏菩萨像,均为现代重塑,但保留了清代建筑的木构架结构,黄鹿寺周边山林茂密,古树参天,寺内有百年黄桷树一株,枝叶繁茂,遮天蔽日,树下设有石桌、石凳,是村民乘凉、聊天的好去处,每年农历正月初一、十五,黄鹿寺都会举行“烧头香”活动,周边村民凌晨即来寺中祈福,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,成为当地独特的民俗现象。
寺庙名称 | 位置 | 始建年代 | 主要供奉 | 特色亮点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中江药师寺 | 县城南郊 | 唐代贞观年间 | 药师佛 | 明清建筑群、明代药师佛木雕、九月十九庙会 |
寿佛寺 | 县城北凯江畔 | 宋代宣和年间 | 南极仙翁(寿佛) | 宋代释迦牟尼泥塑、千年古银杏、“凯江第一禅林” |
铜山寺 | 铜山古镇 | 明代永乐年间 | 观音菩萨、释迦牟尼 | 明清建筑群、明代千手观音壁画、明代铜铸三世佛 |
黄鹿寺 | 集凤镇黄鹿村 | 清代康熙年间 | 释迦牟尼 | 清代建筑、百年黄桷树、“烧头香”民俗活动 |
中江的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,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,药师寺的《药师经》碑刻见证了佛教在中江的传播;寿佛寺的宋代造像体现了古代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;铜山寺的建筑风格反映了明清时期川西地区的建筑技艺;黄鹿寺的传说则增添了地方民俗色彩,这些寺庙历经千年风雨,承载着中江人民的信仰记忆,也为当地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,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纽带。
FAQs
-
中江最古老的寺庙是哪座?
中江最古老的寺庙是寿佛寺,始建年代可追溯至宋代宣和年间(1119-1125年),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,比中江药师寺(唐代始建)更早,是中江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,寺内保存的宋代释迦牟尼泥塑,为研究宋代佛教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。 -
去中江寺庙游览,哪个寺庙最适合体验民俗文化?
中江药师寺最适合体验民俗文化,每年农历九月十九(观音菩萨出家日),药师寺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,期间会有川剧表演、民间手工艺品展销、特色小吃品尝等活动,游客还可以参与“祈福绕佛”“放生”等传统宗教仪式,充分感受中江地区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宗教文化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