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印法师作为中国佛教界的尊长,净宗的重要传承者,近年来虽已年逾九旬,仍秉持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”的悲愿,在修行、弘法与传承中默默耕耘,其近况可从日常修行、弘法利生、后学指导及社会关怀等方面一窥其道风之严谨与悲心之深切。
日常修行中,传印法师始终坚持“晨钟暮鼓”的丛林规制,每日凌晨三时起床,四时开始早课,诵《阿弥陀经》、持名念佛,兼礼佛绕佛,直至六时结束,日间除必要的会客与休息外,大部分时间用于阅读经典、撰写开示文稿,或与身边弟子探讨教理,其饮食极为简单,早粥午面,过午不食,且常以“惜福”训诫大众,谓“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,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”,即便年事已高,法师仍坚持每日行禅,虽步履缓慢,然每一步皆踏实沉稳,尽显“行亦禅,坐亦禅”的禅者风范,弟子们常言,法师的修行不是形式上的刻板,而是将佛法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,待人接物间皆流露慈悲与智慧。
弘法利生方面,传印法师近年来虽减少了大型法会的主讲,但仍通过多种方式接引信众,其近年来的开示多围绕“净土宗信愿行三资粮”展开,强调“深信切愿、持名待归”的核心宗旨,认为“末法众生,根机陋劣,唯凭弥陀愿力,方能了脱生死”,2022年,法师曾为某净土专修学院录制系列开示视频,讲解《印光大师文钞》,深入浅出地将深奥的教理转化为大众易于实践的修行指南,视频上线后广为流通,受益者甚众,法师还十分重视经典的整理与流通,亲自校对《净土宗圣贤录》《往生传》等古籍,并推动将其制成电子版,免费供信众阅读,以“续佛慧命、住持正法”为己任。
在指导后学方面,传印法师对年轻僧人的培养尤为用心,他常于每月初一、十五召集僧众座谈,结合自身修行经验,解答弟子们在戒定慧三学中的困惑,告诫他们“出家当以戒为师,以法为依,莫逐外境,莫染世缘”,对于在家信众,法师则强调“世间善法是出世间善法之资粮”,鼓励大家在家庭、社会中践行“孝亲尊师、慈悲喜舍”的菩萨行,认为“工作即是修行,生活即是道场”,近年来,多名年轻僧人在法师的指导下,于戒律、教义、禅修等方面均有显著进步,正逐渐成为佛教界的中坚力量。
社会关怀层面,传印法师虽隐居修行,却心系众生,每逢自然灾害或疫情时期,法师总会通过身边弟子捐款捐物,并带领信众至诚祈祷,回向给受灾众生,他曾说:“佛法讲‘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’,众生受灾,如同身受,我们虽不能亲赴一线,但可以通过诵经、持咒、捐款等方式,尽一份绵薄之力。”法师还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,曾多次资助偏远山区的学生,帮助他们完成学业,认为“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根本,也是培养社会良善的基础”。
以下为传印法师近年日常作息概览(部分时间因因缘略有调整):
时间 | |
---|---|
凌晨3:00 | 起床,洗漱 |
4:00-6:00 | 早课(诵经、念佛、礼佛) |
6:30-7:00 | 过堂(早粥) |
8:00-11:00 | 阅读经典、撰写开示 |
11:00-12:00 | 会客(信众、弟子请教) |
12:00-12:30 | 午餐(素食) |
14:00-17:00 | 讲经说法、指导后学 |
17:00-18:00 | 行禅、绕佛 |
18:00-18:30 | 晚课(持名念佛、回向) |
19:00后 | 休息、阅读 |
相关问答FAQs:
问:传印法师近年来是否仍坚持公开讲经?信众是否有机会亲近聆听? 答:传印法师因年事已高,近年已较少参与大型公开讲经活动,主要精力集中于日常修行、著述及对身边弟子的指导,但法师的开示视频、文稿等仍通过佛教平台流通,信众可通过这些方式学习其教诲,若有机缘前往法师常住的道场(如北京广化寺、江西庐山东林寺等),在特定节日或法会期间,或许能有机会亲近顶礼,但需遵守道场规矩,勿打扰法师静修。
问:高龄的传印法师如何保持修行精进?他对现代人的修行有何建议? 答:传印法师虽已九旬高龄,却通过“少欲知足、规律作息、专注当下”保持修行精进,他强调“修行不在形式,而在用心”,每日坚持早晚课、诵经念佛,将佛法融入生活点滴,如待人接物时修慈悲,饮食起居时修简朴,对现代人,法师建议:“当以‘戒’为根基,断恶修善;以‘定’为力量,不随境转;以‘慧’为眼目,明辨是非,尤其要少玩手机、少攀缘,多诵经、多念佛,在忙碌中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安定,如此方能契入佛法真实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