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,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城,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赋予其深厚的人文底蕴,京杭大运河的穿境而过更使其兼具江南水乡的灵秀与北方的豪迈,在这片文化沃土上,宗教文化始终是民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宿迁新建的“慈云禅寺”正式落成并举办开业大典,不仅为当地信众提供了礼佛修心的清净之所,更成为传承地域文化、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,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嘉宾与信众齐聚一堂,共襄盛举。
筹建历程:匠心筑梦,传承文脉
慈云禅寺的筹建历时三年,从选址规划到落成开放,每一环节都凝聚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现代文明的融合,选址之初,筹备组便充分考虑宿迁“依水而兴、因文而盛”的城市特质,最终确定在骆马湖生态旅游区毗邻处建寺,此处环境清幽,远眺湖光山色,近拥绿树成荫,既符合寺庙“清净庄严”的宗教要求,又与宿迁“生态优先”的发展理念相契合,建筑设计上,寺院以“唐风楚韵”为核心,邀请国内古建筑专家与宗教界人士共同参与,主体建筑群包括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楼等,飞檐斗拱、雕梁画栋,既保留唐代建筑的恢弘大气,又融入楚地文化的浪漫灵动——大雄宝殿内的梁柱雕刻以“霸王举鼎”“楚河汉界”等历史典故为题材,壁画绘制则选取“项王故里”“骆马秋月”等宿迁八景,让建筑本身成为承载地域文化的“活教材”。
建设过程中,寺院始终坚持“文化建寺、公益兴寺”的理念,除了主体工程,还同步规划建设了“宿迁宗教文化展示馆”“公益素食餐厅”等配套设施,旨在通过寺庙这一平台,向公众传播佛教慈悲精神与宿迁历史文化,为确保工程质量,施工团队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,例如大雄宝殿的木构架采用榫卯结构,无一根铁钉;地砖铺设则借鉴宋代“金砖”工艺,需经“选料、制坯、烧制、打磨”等二十余道工序,历时一年才完成,正是这份匠心与坚守,让慈云禅寺从蓝图变为现实,成为宿迁文化版图上的新地标。
开业大典:法相庄严,万众归心
慈云禅寺开业大典以“法缘殊胜·共沐慈光”为主题,于2024年9月28日(农历八月廿六)正式举行,整个流程既遵循佛教仪轨,又融入现代元素,庄重而不失活力,吸引了数千人参与。
清晨:洒净祈福,涤尘迎圣
清晨五时,寺院内钟鼓齐鸣,百余名僧众在住持释慧觉法师的带领下,举行“洒净仪式”,手持杨枝甘露的僧人们口诵密咒,以净水遍洒寺院各个角落,寓意涤除尘垢、清净道场,随后,信众们手持清香,依次进入寺院,在山广场的“福”字照壁前驻足,或拍照留念,或双手合十默默祈福,现场气氛肃穆而温馨。
上午:升旗仪式,爱国爱教
八时整,升旗仪式正式开始,伴随着雄壮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寺院广场冉冉升起,政府代表、宗教界人士与信众代表整齐列队,行注目礼,这一环节不仅体现了宗教界“爱国爱教、团结进步”的优良传统,更彰显了寺院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与担当,宿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在致辞中表示:“慈云禅寺的落成,是宿迁宗教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,希望寺院秉承佛陀遗教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为促进社会和谐、服务地方发展作出积极贡献。”
正午:法会启坛,普济众生
十时三十分,“水陆法会”正式启坛,这是佛教中最隆重的法事之一,旨在超度亡灵、普济众生,大雄宝殿内,僧人们身着法衣,讽诵《华严经》《法华经》等经典,梵音缭绕,木鱼声声;殿外,信众们排起长队,等待“开光”加持,住持释慧觉法师手持拂尘,以朱砂为寺院佛像“点睛”,口中念诵:“开眼光明,遍照十方;开眼见佛,心开意解。”随着法师一声“开光完毕”,现场信众纷纷鼓掌,不少人更是激动落泪,认为这是与佛结缘的殊胜时刻。
下午:文化盛宴,共沐春风
除了宗教仪式,开业大典还设置了“宿迁宗教文化论坛”“公益素食体验”“非遗文化展演”等系列活动,在文化论坛上,来自南京大学、扬州大学的专家学者围绕“佛教文化与地域文明融合”展开研讨,为慈云禅寺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;公益素食餐厅内,免费提供的素斋以“淮扬菜”为基底,融入寺院素斋的独特风味,香菇菜包、素鱼香肉丝、莲藕汤等菜品让信众们赞不绝口;非遗展演区则邀请了宿迁市级非遗传承人,现场展示“洋河酒传统酿造技艺”“木船制作技艺”等,让游客在礼佛之余,感受宿迁文化的多元魅力。
文化意义:以寺为媒,赋能城市
慈云禅寺的开业,对宿迁而言,意义远不止于一处宗教场所的启用,从文化传承角度看,寺院本身就是一座“露天博物馆”,其建筑、壁画、文物等无不承载着宿迁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,藏经楼内收藏的《乾隆大藏经》(影印版),不仅是佛教典籍,更是研究清代印刷文化的重要资料;而寺院内设立的“宗教文化展示馆”,通过图文、实物、多媒体等方式,系统展示了宿迁佛教的发展历程,以及道教、基督教等宗教在当地的历史与现状,为公众了解宿迁宗教文化提供了窗口。
从社会和谐角度看,慈云禅寺的开放,为当地信众提供了规范化的宗教活动场所,有效满足了信众的精神需求,许多老年信众表示:“以前要去其他城市烧香拜佛,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庄严的寺院,不仅方便,心里也更踏实。”寺院定期举办的“禅修体验”“公益讲座”等活动,也为现代人提供了远离喧嚣、静心修行的机会,有助于缓解社会焦虑,传递正能量。
从城市发展角度看,慈云禅寺地处骆马湖生态旅游区,其开业将与骆马湖景区、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形成“文化+生态”的旅游联动,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宿迁,带动餐饮、住宿、交通等产业发展,宿迁市旅游局局长表示:“我们将以慈云禅寺为契机,打造‘宗教文化体验游’线路,让游客在感受宿迁自然风光的同时,也能深入了解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。”
筹备阶段与时间节点
阶段 | 时间节点 | 主要工作内容 |
---|---|---|
选址规划 | 2021年3月-2021年6月 | 实地考察骆马湖周边区域,结合生态保护、交通便利等因素确定选址;完成寺院总体规划方案。 |
建筑设计 | 2021年7月-2022年2月 | 邀请古建筑专家与宗教界人士共同设计,确定“唐风楚韵”建筑风格;完成主体建筑施工图。 |
工程建设 | 2022年3月-2023年10月 | 主体建筑施工(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等);内部装修与园林景观打造。 |
人员筹备 | 2023年11月-2024年4月 | 招聘僧人团队,开展宗教礼仪培训;与政府部门对接,办理宗教活动场所登记手续。 |
宣传推广 | 2024年5月-2024年9月 | 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宣传寺院理念;邀请嘉宾、筹备开业大典流程。 |
相关问答FAQs
问:慈云禅寺的开放时间及参观注意事项有哪些?
答:慈云禅寺每日开放时间为6:00-18:00(冬季为6:30-17:30),全年无休,参观时请遵守寺院规定:着装得体,不穿拖鞋、背心、短裤;进入殿堂需脱帽,不喧哗、不拍照(经允许的除外);不随意触摸佛像、法器;保持环境整洁,不乱扔垃圾,寺院每月农历初一、十五举行“诵经法会”,信众可自愿参加,建议提前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报名。
问:慈云禅寺有哪些公益服务项目?
答:慈云禅寺始终秉持“取之于社会,用之于社会”的理念,设有多项公益服务:每周六上午开展“公益素食”活动,为困难群众、环卫工人等免费提供素斋;每月举办一次“传统文化讲座”,内容涵盖书法、茶道、国学等,免费向公众开放;设立“慈云爱心基金”,用于资助贫困学生、帮扶孤寡老人等;寺院内还提供“免费饮水”“应急药品”等便民服务,努力成为传递温暖的爱心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