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镜佛教

常州百丈寺庙有何独特之处?为何能成为千年古刹?

常州百丈寺庙坐落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百丈村,地处太湖之滨、武进与无锡交界处的丘陵地带,依山傍水,环境清幽,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佛教禅宗古刹,寺庙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(535-546年),距今已有近1500年历史,初名“百丈禅院”,唐代因禅宗高僧百丈怀海禅师曾驻锡弘法而声名远播,后历经宋、元、明、清多次修缮与扩建,逐渐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,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佛教文化圣地之一。

常州百丈寺庙

历史沿革:千年古刹的兴衰传承

百丈寺庙的历史与禅宗发展紧密相连,南朝时期,佛教在江南盛行,梁武帝萧衍推崇佛教,敕建百丈禅院,初为茅屋草舍,规模简朴,唐代中期,禅宗九祖百丈怀海禅师云游至常州,见此地“群山环抱,溪水潺潺,松柏苍翠”,遂驻锡修行,并在此创立禅宗丛林清规——《百丈清规》,提出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的农禅思想,推动禅宗从“山林佛教”向“人间佛教”转变,使百丈寺成为禅宗“农禅并重”的典范,此后,寺院规模不断扩大,占地达百余亩,拥有殿堂楼阁50余间,僧众逾300人,香火鼎盛。

宋元时期,百丈寺几经兴废,宋真宗赵恒赐额“百丈寺”,明代洪武年间被列为江南禅宗“五大名刹”之一,清代顺治、乾隆皇帝南巡时,曾先后驾临百丈寺,留下墨宝与匾额,寺院地位进一步提升,清末民初战乱频仍,寺院逐渐衰败,部分建筑毁损,新中国成立后,百丈寺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,1980年代起,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,寺院得以逐步修复,1983年被确定为常州市开放宗教活动场所,1995年启动大规模修缮工程,恢复清代建筑风貌,重现古刹庄严。

建筑布局:禅意与艺术的交融

百丈寺庙整体布局依山而建,坐北朝南,沿中轴线依次分布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楼、藏经楼两侧为钟楼、鼓楼,东西两侧对称分布厢房、客堂、斋堂等附属建筑,整体结构严谨,气势恢宏,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“中轴对称、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思想。

建筑名称 位置与特色 功能与文化内涵
山门 寺庙最南端,为三间四柱歇山顶式建筑,门额“百丈禅寺”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,两侧石狮雕刻精细,门楣上饰有“九龙戏珠”浮雕。 象征“入佛之门”,信众与游客由此进入寺庙,感受从世俗到禅境的过渡。
天王殿 山门后第一重殿宇,面阔五间,硬山顶,殿内供奉明代铜铸弥勒佛,高2.3米,笑态可掬;两侧为四大天王泥塑,各持法器,彩绘金身,威严肃穆。 弥勒佛象征“欢喜包容”,四大天王寓意“风调雨顺”,护持佛法僧三宝。
大雄宝殿 寺院核心建筑,重檐歇山顶,面阔七间,高21米,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,正脊饰有“二龙戏珠”琉璃纹,飞檐翘角,气势磅礴,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、药师佛、阿弥陀佛三世佛,均为香樟木雕金身,各高6米;两侧为十八罗汉像,神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 殿前月台设香炉、铁鼎,为信众礼佛诵经的主要场所,体现“佛为众生心”的核心教义。
藏经楼 大雄宝殿后,为两层楼阁式建筑,硬山顶,楼下为法堂,高僧讲经说法之地;楼上藏有清代《龙藏》一部(共7240卷)、宋代佛经刻本及历代高僧墨宝,为珍贵佛教文物。 象征“法脉传承”,保存佛教经典与文化,供信众研习佛法。
钟楼与鼓楼 分别位于藏经楼东南、西北侧,为三层木结构建筑,钟楼悬唐代古铜钟,重1.5吨,每日晨钟暮鼓,声闻数里;鼓楼置大鼓,直径1.2米,用于僧众作息与法会仪轨。 “钟鼓齐鸣”象征“警醒众生、断除烦恼”,是丛林重要法器。

寺院东侧有“放生池”,呈葫芦形,池畔立“放生碑”,刻有“护生惜福”四字;西侧为“百丈怀海纪念堂”,供奉怀海禅师像及生平事迹展,展现禅宗文化精髓。

文化内涵:禅宗思想与江南民俗的融合

百丈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,更是禅宗文化与江南民俗的重要载体,其核心文化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:

常州百丈寺庙

一是“农禅并重”的禅宗精神,百丈怀海禅师创立的《百丈清规》强调“修行不离世事”,僧众需参与农耕、砍柴等劳作,以劳养禅,这一思想在百丈寺传承千年,至今仍保留“寺院菜园”,僧众每日耕作,践行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的祖训。

二是丰富的佛教艺术,寺内建筑雕刻精美,大雄宝殿的佛像、梁枋上的木雕、天王殿的彩绘等,均融合了唐宋以来江南建筑的艺术风格,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;藏经楼收藏的《龙藏》及佛经刻本,为研究中国佛教史提供了珍贵资料。

三是与民俗的深度融合,每年农历正月初一,寺院举行“新春祈福法会”,信众争烧“头香”,祈求新年平安;四月初八浴佛节,举行“浴佛仪式”,以香汤为太子像沐浴,寓意净化身心;中秋之夜,于放生池畔举办“月下诵经会”,僧众与信众共诵《心经》,以月寄情,体现“人间佛教”的慈悲情怀。

现代发展:传承与创新的并重

近年来,百丈寺庙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,积极融入现代社会,成为集宗教、文化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,1983年被列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,2006年被评为“江苏省和谐寺观教堂”,2010年起,寺院每年举办“百丈禅文化论坛”,邀请国内外高僧、学者研讨禅宗思想与现代社会的融合。

寺院还注重公益慈善,成立“百丈慈善基金”,每年资助贫困学生、慰问孤寡老人,开展“爱心助学”“扶贫济困”等活动,践行佛教“慈悲济世”的理念,寺院开发“禅修体验”项目,开设短期禅修班、抄经、茶道等课程,吸引都市人群前来体验慢生活,感受禅意文化,成为常州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名片。

常州百丈寺庙

相关问答FAQs

Q1:常州百丈寺庙的开放时间和门票政策是怎样的?
A:百丈寺庙全年开放,夏季(4月-10月)开放时间为8:00-17:30,冬季(11月-次年3月)开放时间为8:00-17:00,门票免费,寺院不设售票处,信众与游客可直接入内参观;部分特殊活动(如大型法会、禅修班)需提前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,详情可关注“常州百丈寺”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。

Q2:百丈寺庙有哪些特色佛教活动值得参与?
A:百丈寺庙的特色活动丰富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:①“打禅七”:每年冬季(农历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初)举行为期七日的禅修活动,包括坐禅、行禅、过堂、听开示等,体验丛林生活;②“浴佛节”: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盛大浴佛法会,信众可参与浴佛、供灯、受三皈依等仪式,感受佛教文化;③“禅意抄经”:每周六下午开放,提供笔墨纸砚,由法师指导抄写《心经》《金刚经》等,适合初学者体验,每月农历初一、十五举行早课法会,信众可随喜参与,感受晨钟暮鼓的庄严氛围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