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镜佛教

济群法师格鲁派

济群法师,当代佛教界弘法利生的中坚力量,其思想体系既扎根于汉传佛教的禅净传统,又广泛汲取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教义精华,尤其在戒律精神、菩提心修持与般若智慧的阐释上,展现出跨宗派的圆融视野,他常说:“佛法无分大小显密,皆为引导众生离苦得乐的善巧。”这种开放态度,使格鲁派严谨的修学体系成为其弘法思想的重要滋养。

济群法师格鲁派

格鲁派(黄教)由宗喀巴大师于15世纪创立,以“严持戒律、显密圆融、次第清晰”著称,宗喀巴大师在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中整合中观、唯识与各派修行法门,建立从“下士道”到“中士道”“上士道”的完整修学次第,强调“戒为根本,定慧为翼”,对藏传佛教乃至整个佛教世界影响深远,济群法师早年研习汉传经典时,发现汉传佛教在末法时代面临戒律松弛、修行次第模糊等问题,通过研读格鲁派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《密宗道次第广论》等论典,他被其“从凡夫到佛果的完整路径”所吸引,认为这种“系统化、次第化”的修学模式对现代修行者极具指导意义,他曾表示:“《道次第》像一张地图,让修行者明确自己在路上的位置,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。”

为更清晰呈现格鲁派核心教义与济群法师弘法思想的关联,可参考下表:

格鲁派核心教义 格鲁派实践要点 济群法师的诠释与弘扬
戒律为根本 严格持守比丘戒、菩萨戒,强调“戒体清净” 提出“戒律是修行的地基”,倡导“生活戒律化”,将戒律融入日常行为规范
菩提心为核心 修“七支行愿”,以利他心为修行动力 结合汉传“大乘精神”,强调“菩提心是成佛的种子”,提倡“人间菩萨行”
中观正见为指南 以《入中论》破除常见、断见,证空性 融合禅宗“直指人心”与中观“理性思辨”,引导现代人以般若智慧破除执著
显密次第清晰 先修显教资粮道、加行道,后入密教四续部 主张“显密圆融不二”,认为显教是基础,密教是升华,但需以菩提心为前提

济群法师对格鲁派的借鉴,并非简单移植,而是以汉传佛教的“圆融”为魂,以格鲁派的“严谨”为骨,构建起“契理契机”的现代弘法体系,他将格鲁派的“次第修行”理念与现代人的修学困境结合,提出“佛法生活化”的主张,针对现代人焦虑、迷茫的心态,他借鉴格鲁派“下士道”的人天乘基础,强调“先做好人,再谈成佛”,通过培养感恩、慈悲、责任感等品质,为菩提心修学奠定基础,他运用格鲁派“止观双运”的禅修方法,结合汉传禅宗的“观照工夫”,设计出适合都市人的“静心课程”,帮助修行者在忙碌中保持觉知,这种跨宗派的智慧交融,不仅丰富了汉传佛教的修学内涵,更为当代人提供了一条清晰、可行的修行路径——以戒律为基,以菩提心为要,以般若为导,在人间道中迈向觉悟。

济群法师格鲁派

FAQs

Q1: 济群法师作为汉传佛教法师,为何特别推崇格鲁派的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?
A1: 济群法师推崇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,核心原因在于其“系统化、次第化”的修学框架,他认为,汉传佛教虽禅、净、律、密各宗丰富,但末法时代修行者往往缺乏清晰的次第引导,易陷入“盲修瞎练”。《道次第》从“暇满难得”到“无上菩提”,层层递进,将佛法的教义、禅修、戒律整合为有机整体,如同“修行指南针”,能帮助修行者避免走弯路,宗喀巴大师“重教理、重实践”的风格,与济群法师“教理与实践并重”的弘法理念高度契合,因此他将其视为“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”。

Q2: 格鲁派强调“显密圆融”,济群法师如何将其转化为适合现代人的修行方法?
A2: 格鲁派“显密圆融”的核心是“显教为基,密意为导”,即通过显教培养出离心、菩提心与般若正见,再以密教的无上瑜伽快速成就,济群法师将其转化为“基础修行与心性升华结合”的现代模式:在“显”的层面,倡导“生活即修行”,将持戒、布施、忍辱等菩萨行融入日常工作,培养慈悲与智慧;在“密”的层面,侧重“心性观照”,借鉴格鲁派“上师相应法”的精髓,引导修行者以“恭敬心”观照自心,破除“我执”,并通过“止观禅修”深化对空性的理解,他强调,现代人不必追求密教仪轨,但需抓住“显密圆融”的本质——在基础稳固的前提下,直指心性,实现“烦恼即菩提”的转化。

济群法师格鲁派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