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镜佛教

南师准提菩萨

南怀瑾先生一生弘扬正法,对准提菩萨法门尤为推崇,常言准提菩萨是“三世诸佛之母”,其法门圆顿殊胜,适合现代人修持,准提菩萨,梵名“Cundi”,意为“清净”,又称“准提佛母”,在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中均受尊崇,其形象多为十八臂,手持宝剑、宝珠、宝瓶等法器,象征断烦恼、满众生愿、除众生苦,面容慈悲庄严,代表母性般的大爱与包容,能护持众生破无明、开智慧。

南师准提菩萨

南师阐释准提法门时,强调“显密圆融,禅净双修”,他认为,准提菩萨的核心教义是“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”,修持法门虽以持咒、观想为主,但关键在于“观心”——通过咒语的力量收摄散乱心,以观想净化妄念,最终达到“心净则国土净”的境界,南师在《准提菩萨法门略说》中提到,准提咒“嗡折戾主准提娑婆诃”(或简持“南无飒哆喃,三藐三菩陀,俱胝喃,唎折戾主准提,娑婆诃”)是“总持法门”,一字一功德,持诵时需“口诵心惟,音声耳闻”,将咒音与自心相融,不起分别念,久之则能与菩萨悲愿相应,感应道交。

关于修持方法,南师特别注重“方便与实修结合”,他提倡初学者先从“持咒”入门,每日固定时间(如晨起、睡前)持诵108遍,计数可用念珠,专注咒音,不追过去、不虑未来;待心渐定,再配合“观想”——观想眉间月轮(或心月轮),月轮中有准提菩萨圣像,或仅观“准提”二字,乃至观想自身与菩萨无二无别,南师强调,观想非“用眼去看”,而是“用意识现量”,如月轮现前,即是自性光明;菩萨形相,即是自性慈悲,此过程需“不取不舍”,不执著“看到”的景象,也不因“看不到”而焦虑,重在“念兹在兹”的功夫。

准提法门的殊胜处,在于其“普摄群机”,无论男女老少、根器利钝,皆可修持,尤其适合在家居士,南师说:“在家修行,事务繁忙,准提法门以持咒为主,不拘形式,不碍工作,行住坐卧皆可修,是最契合现代生活的方便法门。”他举例而言,上班族可在通勤时持咒,主妇可在做家务时专注咒音,学生可在课间观心,将修行融入生活,即是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的体现,修持日久,不仅能消灾免难、增长福慧,更能转化习气,培养定力与慈悲心,最终契入“心佛不二”的境界。

南师准提菩萨

为便于修持者理解,现将准提菩萨法门的核心要点整理如下:

修持要素 南师开示要点
核心咒语 嗡折戾主准提娑婆诃(或完整版准提咒) 咒音含无量义,持诵时需“声入心通”,以咒音转业识
持咒方法 每日108遍,用念珠计数,专注不散 不求快,只求专;杂念起时,咒音自转,不跟不压
观想次第 ①观眉间月轮(白色,明澈)②月轮中现准提菩萨圣像③观自身与菩萨无二 观想为“助缘”,核心是“观心”,勿着相,勿求感应
心态要求 恭敬、信诚、不执著、不急求 “佛法无多子”,平常心即是道;感应是自然结果,非刻意追求

南师常提醒修持者:“准提法门虽灵验,但需以‘净业福德’为基。”所谓净业,即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,日常生活中断恶修善,孝亲尊师,慈悲待人,与菩萨的愿力方能相应,若仅持咒不行善,如“种无地之种”,终难结果,他强调“福慧双修”——持咒修慧,行善积福,方是成就道业的正途。

相关问答FAQs

南师准提菩萨

Q1:普通人是否需要灌顶才能修持准提菩萨法门?
A:南怀瑾先生认为,显教修持(如持咒、观想、行善)不一定要灌顶,因显法重“心传”,心诚则灵,但若想深入密修,如修持特定手印、观想复杂坛城,则需依止具格上师灌顶,得传承加持,对现代人而言,先从显修入门,持咒行善,心行相应,已能得法益;若机缘成熟,再求密灌,更圆满,南师说:“法无定法,契机为要;心若不诚,灌顶亦无益。”

Q2:修持准提咒时,如何处理杂念纷飞的情况?
A:南师开示,杂念起是“心性本动”的正常现象,不必焦虑或压抑,可采用“念起不随,不压不随”的方法:当杂念生起,了知“这是念头”,不跟随它思惟过去未来,也不刻意压制(愈压愈妄),只需轻轻将注意力拉回咒音,如“牧牛人执绳,制牛不犯田”,久之,念头的力量渐弱,咒音的力量渐强,心自然能定,他比喻:“心如水面,杂念如石子,持咒如持续投入小石子,水面虽起涟漪,却因不断投入而渐趋平静;若停止投入(不持咒),水面虽暂静,风起仍会波动。”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