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萨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,寺庙不仅是宗教建筑,更是藏民精神生活的核心,这里的每一座寺庙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信仰,藏民们通过日常的转经、朝拜、诵经等活动,将信仰融入生活的点滴,以下拉萨藏民常去的寺庙,不仅各有独特的宗教地位,也藏着藏民与信仰的故事。
拉萨藏民常去的寺庙概览
寺庙名称 | 位置 | 所属派别 | 核心特色与供奉 |
---|---|---|---|
大昭寺 | 老城区中心 | 格鲁派 | 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(觉沃佛),藏民心中的“宇宙中心” |
哲蚌寺 | 西郊根培乌兹山 | 格鲁派 | 甘丹颇章宫殿,雪顿节晒佛活动地 |
色拉寺 | 北郊色拉乌孜山 | 格鲁派 | 藏传佛教辩经中心,下午辩经为特色 |
甘丹寺 | 东郊旺波日山 | 格鲁派 | 宗喀巴大师创建,格鲁派祖寺 |
小昭寺 | 老城区 | 格鲁派 | 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,文成公主所建 |
楚布寺 | 堆龙德庆区 | 噶举派 | 噶玛巴黑帽系活佛驻锡地,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起源地 |
寺庙与藏民的信仰日常
大昭寺:藏民心中的“圣地中的圣地”,每日清晨,来自西藏各地的藏民会沿着“八廓街”顺时针转经,手中转动经筒,口诵六字真言“嗡嘛呢呗咪吽”,一步一磕头,用身体丈量信仰的距离,寺内的觉沃佛被认为是释迦牟尼在世时亲自开光的佛像,藏民相信,朝拜它能消除业障,获得平安,许多老人甚至不远千里,用几年时间从家乡磕长头至拉萨,只为在觉沃佛前许下心愿。
哲蚌寺: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,曾有三万僧人修行,藏民来这里,除了朝拜佛像,更会在雪顿节期间参与“晒佛”仪式——巨大的唐卡佛像在阳光下展开,数万信徒聚集诵经、祈福,场面震撼,寺内的“甘丹颇章”曾是达赖喇嘛的宫殿,藏民会在此供奉酥油灯,祈愿家族兴旺。
色拉寺:以“辩经”闻名,每天下午,僧人们在辩经场上激烈辩论,拍手、踏步、高声诵经,构成独特的宗教景观,藏民们会围坐一旁,或静静聆听,或参与其中,认为辩经能加深对佛法的理解,寺内的马头明王殿是藏民祈求消除病痛、保佑出行平安的重要场所。
甘丹寺:格鲁派的“祖寺”,由宗喀巴大师于1409年创建,藏民认为,朝拜甘丹寺等于朝拜三大寺(哲蚌、色拉、甘丹)的总和,寺内的“宗喀巴灵塔”包裹着金银,信徒们会以额头触碰塔身,或献上哈达,表达对祖师的敬仰,每年“甘丹赤巴”(格鲁派最高领袖)坐床仪式时,藏民会从各地赶来,见证这一宗教盛事。
小昭寺:与大昭寺相对,供奉着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,藏民相信,这里的佛像能保佑孩子健康成长,因此许多父母会带婴幼儿来此“寄名”,或为孩子祈福,寺内的“护法殿”前,藏民会点燃柏枝,用烟雾缭绕的方式向神灵传递心愿。
楚布寺:噶举派的主寺,也是藏传佛教最早确立“活佛转世制度”的地方,藏民来这里,主要是朝拜历代噶玛巴的灵塔,尤其是第十七世噶玛巴的驻锡地,寺内的“楚寺神泉”被视为圣水,信徒们会用它洗脸、饮用,祈求净化身心。
信仰的交融与传承
拉萨的寺庙不仅是宗教场所,更是藏民文化的传承地,老人用一生的虔诚诠释信仰,年轻人通过学习经典延续传统,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接过信仰的接力棒,每日的转经、节日的诵经、寺院的辩经……这些活动构成了藏民生活的底色,也让拉萨的寺庙永远充满生机与温度。
FAQs
拉萨藏民去寺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礼仪?
答:藏民进入寺庙需顺时针行走(转经),不可逆时针;殿内禁止拍照、触摸佛像和法器;脱帽、不喧哗;经筒、佛像、经书需用右手操作或触碰,以示尊重;若遇磕长头者,不可跨越其身体或经杆。
为什么大昭寺的觉沃佛对藏民如此重要?
答:觉沃佛(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)是佛教中公认的“最高圣物”,由释迦牟尼的弟子用天竺优昙婆罗木雕成,后被松赞干布迎入拉萨,藏民认为,它不仅是佛的化身,更是“慈悲与智慧”的象征,朝拜它能获得现世的平安与来世的解脱,因此被称为“觉康”,意为“佛之殿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