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佛教修行中,请佛像不仅是信仰的外在表达,更是内心对觉悟与慈悲的向往与承诺,法师开示常言:“佛像者,乃佛之应化身,为接引众生之方便。”我们请回佛像,并非将其视为神明偶像,而是以之为镜,时刻提醒自己效仿佛陀的智慧与慈悲,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念正行。
请佛像前,当先端正发心,若为贪求世间福报、名利而请,则易着相;若为发菩提心、勤修戒定慧、广度众生而请,则能契合法益,所谓“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”,清净的发心是功德之根本,如同播下良种,方能收获菩提之果,法师提醒:“发心如田,心田清净,则所植善芽必得法水滋养,终成菩提树荫。”
选择佛像时,需兼顾外相庄严与内义如法,具体可参考以下要点:
注意事项 | 具体说明 | 法师开示要点 |
---|---|---|
材质选择 | 金、铜、木、石、纸等均可,贵重材质更显恭敬,但平凡材质若以诚心供奉,功德无异 | “材质为缘,心为根本,昔时贫女以灯供佛,一灯之光胜于富豪之百灯,因至诚故。” |
形相庄严 | 佛陀像应具足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(如螺髻、眉间白相等),菩萨像需符合标识(如观音手持净瓶、大势至执莲花),避免怪异、模糊或非传统造型 | “佛像如法,则能启发众生恭敬心;若形相怪诞,易令人生轻慢心,反失供养本意。” |
来源清净 | 应从正规寺院、正法道场或信誉良好的处所请购,避免盗版、劣质或来源不明的佛像,确保制作过程中如法(如工匠发心清净,无杀生等恶业) | “佛像流通,当护正法,若来源不清,恐有不如法缘起,影响修行信心。” |
佛像请回后,供奉亦需如法,宜选择家中清净、庄严之处,如客厅佛堂、书房,避免贴近厕所、厨房等不净之地,供品以“清净、简单、真诚”为要,常用香(表戒定真香)、花(表庄严佛土)、灯(表智慧光明)、水(表清净平等)、果(表圆满果报),不必追求奢华,每日上香时,可默念“愿以此香,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,愿得戒定真香,薰然无界”;礼拜时,心存恭敬,观想佛陀威德光降,照触己身,提醒自己断恶修善。
需注意,佛像不可随意作为装饰品,更不可与世俗杂物混放;若因意外损坏,当以恭敬心处理,可送至寺院或清净处火化,不可丢弃,对佛像的恭敬,核心在“心”而非“相”——若心行不端,纵使金装佛像,亦难获法益;若常怀慈悲、精进修行,纵使纸画小像,亦能与佛心相应。
归根结底,请佛像是一场“请心”的过程,我们请回的不仅是木石之像,更是请回佛陀的教诲与慈悲,将其融入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之中,唯有以“依法不依人、依义不依语、依智不依识、依了义不了义”为准则,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佛法,方不负请像初心,得真实利益。
FAQs
问:请佛像一定要选 expensive 的材质吗?
答:不必,法师开示,供养功德在于发心清净而非材质贵重。《地藏经》云:“未来众生,但能于佛法中,乃至燃一灯、烧一香、散一花、合掌少时,皆得福利。”贫女供灯的典故正说明,至诚之心比外在形式更重要,家中条件有限,纸画、木雕等普通材质的佛像,若以恭敬心供奉,功德与贵重材质无异;若心不恭敬,纵是纯金佛像,亦难感应道交。
问:佛像供奉后可以移动位置吗?
答:可以,但需以恭敬心操作,若因家居调整、空间优化等原因需移动佛像,应先双手合十默念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”(或所供佛菩萨圣号),轻柔搬动,避免随意抛掷,移动后,宜重新整理供品,稍作礼拜,表示对佛菩萨的尊重,需注意,移动佛像时不可心怀轻慢,更不可将其置于不净之处,若佛像长期供奉,位置宜固定,以表恒常恭敬;若因特殊原因需长期存放,亦应妥善包装,置于清净干燥处,并时常忆念佛德,保持恭敬心。